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1)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故答案为:⑴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 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中意象表达情感是否一致的辨析;应注意诗人对意象所用的修饰语,以此品味诗人的情感 2.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回目列举)《西游记》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水浒》 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人物:________(填孙悟空或鲁智深) 认识:________ (2)品艺术 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具艺术效果请赏析《围城》或者《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我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 (1)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五庄观,他完全不顾事情的原委就把人家的果树推倒,也不思考自己有没有实力保护好身边的师徒们,而且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十分不准确,不思后果,最后才导致要前去寻找菩萨帮助这体现了孙悟空做事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才要回袈裟这体现了孙悟空爱显摆、好胜的性格 (2)《围城》;《围城》里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分地方很多。
书中有句话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凭本是一个读书人的学历的证明,作者将它比喻为“遮羞布”,讽刺了当时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追求留洋“镀金”、弄虚作假的教育状况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含“闹”的回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章简单的概述情节然后结合情节内容,评价人物的性格即可如: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祸出走了,可是又遇到了金老父女,他就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在寺里却全不尊僧人规矩,处处惹祸,这体现了他直率、不受拘束、敢作敢当、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特征;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险遭解差谋害,鲁智深跟至野猪林相救,体现了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尽显英雄本色 (2)结合小贴士中的讽刺方法,选择《围城》或《格列佛游记》,结合其具体内容,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即可《格列佛游记》中夸张的讽刺手法,如:在小人国,其国王只是比其他臣民高出一个指甲的高度,而他却把自己任命成宇宙界最神圣、最高的统治者然而,小人国的臣民想要升官,采用的方式则是跳绳也就是说跳绳的高度是和职位成正比的如:对于一个部长来说,并不是要求他有多少的才能,而只要身手敏捷即可。
通过主人公游历小人国的经历,作者是在讽刺18世纪英国政府的平庸和无能 故答案为:⑴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五庄观,他完全不顾事情的原委就把人家的果树推倒,也不思考自己有没有实力保护好身边的师徒们,而且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十分不准确,不思后果,最后才导致要前去寻找菩萨帮助这体现了孙悟空做事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才要回袈裟这体现了孙悟空爱显摆、好胜的性格 ⑵《围城》;《围城》里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分地方很多书中有句话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凭本是一个读书人的学历的证明,作者将它比喻为“遮羞布”,讽刺了当时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追求留洋“镀金”、弄虚作假的教育状况 ⑴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⑵本题考查名著艺术手法。
解答此题,要结合选文分析《格列佛游记》和《围城》的讽刺艺术结合名著相关内容来解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独”意思是独自,孤独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落花时节,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饮酒作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和几个知己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感到物是人非的无奈与落寞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小园的路上徘徊因此,“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因此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故答案为:⑴“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⑵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⑴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⑵本题考查探究古诗蕴含哲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分析时一定要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中,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唐)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 (1)“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 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⑵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