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1980****05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95KB
约10页
文档ID:273476510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简答题_第1页
1/10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 内容: 题型: 24.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陶渊明 2、春望/杜甫 3、雁门太守行/李贺 4、赤壁/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 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简答题: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赏析简答题: 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答: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 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意境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典故的使用,”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的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句子是: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二、赏析简答题: 4、《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一、理解性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赏析简答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暗示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 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4、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5、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一、理解性默写: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达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主旨句的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赏析简答题: 1、本词第三至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的意境(画面、梦境) 答:前两句写作者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