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文学三十》考研重点笔记及相关历真题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81KB
约39页
文档ID:272986204
《现代文学三十》考研重点笔记及相关历真题_第1页
1/39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重点笔记及相关试卷第一章 1917-1949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双簧戏 :1、 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看法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 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文学讨论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 1921 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显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的山、朱自青、冰心等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见: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见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5、主要奉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进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位置的文学思潮制造社1、 1921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如、郁达夫、成仿吾等2、主要刊物:《制造季刊》《制造周刊》《制造日》3、理论主见: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显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点。

新月社1、 1923 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同学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 <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见,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1、成立于 1924 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讨论会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进展作出了重要的奉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扬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头向现代化迈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讨论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很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3、除文学讨论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如、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如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挑选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取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模糊、含蓄、示意无产阶级文学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制造社和太阳社制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如、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以下简称左联)于 1930 年 3 月在上海成立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闻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看法》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 :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进展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3、左联特别重视理论批判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5、文学创作特别富强,左联仍重视培育青年文学作者中国诗歌会1、 1932 年 9 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2、诗内容方面提出“唱歌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京派1、是 30 岁月一个特殊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2、称之为“京派”,是由于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的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样之处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4、“京派”的基本特点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特殊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进展变化,进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论语派1、论语派是 30 岁月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准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文协1、 1938 年 3 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如、茅盾等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与现实斗争,亲密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指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至 1941 年 12 月珍宝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3、戏剧特殊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期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派1、是 40 岁月国统区显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3、主要刊物有《诗制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制造。

吸取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战国策派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2、文艺上主见以“恐惧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3、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其次章鲁迅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夫、知 识分子和妇女阿 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羞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 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懂得。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 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分析《呐喊》中的阿 Q 、闰土、七斤等农夫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 Q、《家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夫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夫,勤劳、纯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警、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夫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旧特别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夫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夫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的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成功法自我沉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凄惨屈辱的境况通过阿 Q、闰土、七斤等农夫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冲突:农夫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凄惨农夫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转变自己凄惨境遇而奋斗的思 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夫问题要转变农夫凄惨的位置境遇和启 发农夫的思想觉悟,使农夫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 Q 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1、在未庄,阿 Q 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仍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与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成功果实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夫,未能留意启示农夫民主主义觉悟分析评判《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反常深刻: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损害最繁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3、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期望于将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的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示意等手法,给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 ** 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1、它以完全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2、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制造性运用, ** 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分析评判《阿 Q 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阿 Q 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