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上传人:Baige****0346 文档编号:272885367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_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导读: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论文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论文分类为创业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创新创业教育论文5400字(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路径研究高卫国(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是高校的普遍现象,其重要原因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自身及家

2、庭的认知存在偏差;各项政策措施还需不断完善以及当前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问题。对此,应借鉴接受学的理论,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接受效果。【关键词】创新创业;接受学;接受路径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是民族复兴的灵魂。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责任重大。习近平指出:“要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等院校要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加快现有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所有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一、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夫尔冈伊瑟尔提出了接受美学。认为“接受,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它标志的是人们对以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化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以及运用的认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1。接受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顺向思维模式的观点。从接受学形成基础探究,它又源于哲学中的解释学和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体系。接受学进一步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角度,认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2,读者的接受过程是文学创造活动的延续,也是对此作

4、品的“再创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指的是高校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系列过程,是受教育者(大学生)在各种教育因子的影响下,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师、环境的引导下,经过一系列的感知认知,发自内心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并决心实际践行的过程。反映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接受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在不同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影响下,大学生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影响因子,对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内容等进行择取、认同,最终形成大学生道德品质及实践追求的多环节连续的心理、行为活动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

5、发展起来的。”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活动,大学生是接受的主体,创新创业知识、理念是接受的客体,各种教育方式方法和外部环境是媒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中,借鉴接受学理论,认可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意味着接受研究的思路从偏重教育内容灌输培育,向重视接受者在整个培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为高校提供了教育有效性提升的路径。同时,接受学中的“未定性”“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等概念,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效果也有重要意义。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多以照本宣科、强行灌输为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从而导致教

6、育效果不佳。2015年10月,刘延东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推动力度不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存在中梗阻,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4。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管理者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小部分内容,心理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仅仅处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7、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很多高校只举办一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策划竞赛等浅在层面的活动。此外,一些政府管理者和高校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部分学生和少数教师参与的一项小规模工作,这是应对当前经济不景气下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权宜之计。另外,专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少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接受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创新创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方法技巧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效果不佳。2.认知存在偏差。目前,由于高校创新创业宣传氛围不浓,大学生思想上还存在诸多误区,大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8、的无奈之举。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学生不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汲取、创业技能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只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舒适、体面、高收入的工作,大多没有考虑独立创业。甚至有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对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开展的工作。另外,受传统就业观的束缚,所以多数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持反对态度。同时,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来说,培养孩子上大学已捉襟见肘,而创业的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种种认知上的偏差均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认知上形成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障碍。3.环境合力尚未形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社会、家庭和高校。然而,理应相互协同的三

9、方力量不仅没有形成合力,而且还不时相互抵消。就社会层面来说,倡导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尚未形成,各种鼓励优惠政策未能完全执行。高校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的举措,配套措施不到位,过程缺乏可控性,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接受程度、内化及践行实际效果不佳。从大学生家庭方面来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对子女的期望大多是考编、考研、考公务员或出国深造等,他们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很热衷。这些都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影响了大学生的接受效率。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路径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接受学视域思考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要把握大学生接受心理机制

10、,科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大学生个体对创新创业的一个接受过程。这过程可分为两个方面:内化和外化。接受者一般是通过心理过程的作用,才能实现创新创业目标从未知到已知再到外化于行。人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通过这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和逐步深化,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心理接受机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单个社会个体都不能完全接受外部世界的复杂信息,他所接受和认同的是与他自己价值观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反之,他会回避那些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相矛盾的观点。因此,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只要大学生认识到某一思想或观点

11、的合理性,就会产生相对积极的情感。同时,在认知与情感的双重互动下,他们会认同并追求它,日积月累,就会将其固化为自己的品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心理机制是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通过外部灌输、主动探索等认知过程获得创新创业的相关信息。同时,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选择、消化和整合各种信息,形成分析和判断。此外,通过情感过程,大学生感受到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他们未来的实践提供了动力。最后,接受个体(大学生)通过意志过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创新创业的愿望并将其外化为实践。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接受个体(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努力提供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接受

12、者所认同的心理材料,要充分宣传创新创业的时代性和重要性,依靠创新创业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逻辑性及惠民性等特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接受效果。2.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5随着信息、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高校要努力适应当前形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平台,使之成为传播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阵地。鉴于此,高

13、校必须认真研究互联网的特征、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努力发掘网络平台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价值。当前,大学生热衷于使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这些平台中的海量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并使其形成自身的理解、看法和思考等。根据大学生乐于接受自媒体平台的特征,高校教育者应积极引导他们主动接触创新创业,渐进式地养成其正确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平台的开放、互动以及直接参与性,正在不断冲击大学生传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高校在面临挑战的同时,网络新媒体、新技术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传播的“吸引力”: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相互交融,让大学生“

14、身临其境”,高科技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单调、乏味等弊端。利用这些新技术,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个性化、全方位、多维度地向大学生发送各种创新创业信息,激发其心理认同,让他们自觉、主动地选择教育者传递的各种信息。因此,网络新技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大学生能够在生动直观的语境中凝聚思想,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中激发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3.嵌入日常生活情境,在满足大学生现实诉求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日常生活是人类社会具体生存发展活动和抽象理论活动的基础,它也是人们认识意识形态的基本空间。从实践意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渗透到接受者(大学生)的日常需求中,达到“

15、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状态,才能在大学生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常生活是个体栖息的重要场所,实用性特征非常明显,教育信息真正被需要,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接受的前提,所以说,大学生接受的关键是能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他们的现实需求相融合。就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大学生自身诉求和理想信念实现的角度,把当前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创新创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避免陷入空洞说教。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当前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对创新创业进行解析、阐释,“既讲清怎么看又说明怎么办,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讲清楚,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6。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大学生的日常,其教授方式应该用大学生熟悉的词汇,包括网络流行的语言来解读,并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高校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其具体化,如:运用典型的、成功的人物、事例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追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教育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运用创新创业相关理念引导成立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灌输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日常事件就在大学生真切的生活之中,且便于大学生接受,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