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练习题

上传人:没有****飞上 文档编号:272732746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练习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生物药剂学概述1口服药物的吸收3非口服药物的吸收8药物的分布10药物代谢12药物排泄15生物药剂学概述1. 以下关于药物剂型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不仅指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药剂中的剂型概念,而且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B. 指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C. 指剂型和给药方案D. 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答案:A2. 多)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A. 种族差异;B. 性别和年龄差异;C. 遗传因素;D. 体重和高矮差异;答案:ABC3. 多)药物处置是指( )A. 分布;B. 排泄;C. 代谢;D. 渗透;答案:ABC4. 多)药物的转运是指( )A. 吸收;

2、B. 代谢;C. 排泄;D. 分布;答案:ACD5. 药物消除是指( )A. 排泄;B. 代谢;C. 分布;D. 吸收;答案:AB6. Bioabailability?答案: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7.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答案: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8.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答案: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作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9、Biopharmaceutics答案: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

3、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口服药物的吸收1.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我的答案:A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我的答案:C3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我的答案:D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

4、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我的答案:E5.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B、25/1C、1/25D、14/1E、无法计算我的答案:B6. 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我的答案:D7.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

5、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我的答案:D8. 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我的答案:B9.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r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我的答案:D10. 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

6、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我的答案:C11. 多)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我的答案:BCDE12. 多)以下可以提高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我的答案:ABDE13. 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我的答案: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消耗机体能量,细胞代谢抑制剂显著影响主动转运过程 3、需要载体参与,载体蛋白通常对药物有高度的选

7、择性 4、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 5、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6、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14. BCS?我的答案: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按照药物的水溶性和肠道渗透性将药品分类的一个科学的框架系统。15. facilitated diffusion?我的答案:促进扩散,又称异化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不耗能)。16. 关于生物膜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不对称性;B. 流动性;C. 结晶性;D. 选择透过性;答案:C17.

8、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体( )A. 胆酸转运体;B. 多药耐药蛋白;C. 乳腺癌耐药蛋白;D.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答案:A18. 以下那条不属于主动转运的特点( )A. 需要能量;B. 需要载体参与;C. 无部位特异性;D. 逆浓度梯度;答案:C19. 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 大肠B. 胃;C. 小肠D. 结肠;答案:C20.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B. 混悬剂溶液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C. 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D. 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答案:D21.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II型药物( )A

9、. 高溶解性、高渗透性;B. 高溶解性、低渗透性;C. 低溶解性、高渗透性;D. 低溶解性、低渗透性;答案:C22. 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P-gp是药物外排转运体;B. 药物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C. 钠离子梯度是异化扩散的动力;D. 胆酸转运体属于异化转运体;答案:A23.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A. 不受pH影响;B. 随pH降低而减小;C. 随pH降低而增大;D. 随pH增大而增大;答案:C24. 关于胃肠道黏膜上覆盖的黏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 糖蛋白是其主要成分;C. 具有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D.

10、具有保护黏膜的作用;答案:A25. 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的主要原因是( )A. 小肠的有效吸收面积大;B. 药物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C. 肠蠕动快;D. 药物的脂溶性增加;答案:A26. 对于药物在肠内运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肠的运行速度可受药物、生理及病理因素的影响;B. 固有运动可增加药物与肠表面的接触面积;C. 固有运动使制剂与肠液充分混合;D. 肠的固有运动可促进固体制剂的进一步崩解、分散;答案:ABCD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错误的是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性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

11、pH值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正确答案: C2、下列不属于物理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是A、微针B、微乳化C、离子导入D、超声导入正确答案: B3、药物的吸收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大的两种非口服给药途径是A、皮肤、肺部B、口腔、鼻腔C、肺部、眼部D、皮肤、眼部正确答案: D4、以下对直肠给药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脏首过效应B、直肠中粪便的存在可影响药物的吸收C、直肠给药可完全避开首过效应D、对于直肠吸收差

12、的药物,制成栓剂时可加入吸收促进剂正确答案: C5、下列关于鼻黏膜给药叙述错误的是A、鼻黏膜给药可避免肝首过效应,吸收速度和程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B、口服给药个体差异小、生物利用度大的药物可考虑鼻黏膜给药C、鼻黏膜给药适宜于口服易被破坏或不吸收、只能注射给药的药物D、鼻黏膜给药常采用溶液剂、混悬剂、凝胶剂、气雾剂、喷雾剂以及吸入剂等正确答案: B6、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给药容量小,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的吸收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储存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13、正确答案: C7、下列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率支配的药物B、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难溶于水的药物正确答案: C8、可完全避免肝首过效应的是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胃漂浮片D、栓剂直肠给药正确答案: A9、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延长局部滞留时间B、增加给药体积C、弱碱性药物调节pH值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正确答案: A10、不是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正确答案: A11、关于药物经皮吸收,正确的叙述是( )A.皮肤水化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渗作用小于对脂溶性药物的促渗作用;B.皮肤内代谢酶主要存在与活性表皮;C.皮肤内代谢酶主要存在于真皮;D.皮肤内含与肝脏类似的代谢酶,所以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答案:B12、舌下给药的缺点是 ( )A.易受唾液冲走影响;B.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C.舌下渗透力能力强;D.给药方便;答案:A13、鼻部吸收药物粒子的大小应控制在( )为宜A. 220m;B. 2050m;C. 小于2m;D. 大于50m;答案:A14、肺部给药时,下列影响因素错误的是:( )A.短而快的吸气使药物停留在咽喉部位;B.药物粒子进入肺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