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Baige****034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79KB
约5页
文档ID:272652835
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_第1页
1/5

       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于涛,王素玉,杨俊茹(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10)摘要:为适应现代机械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机械类高工程素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对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建立了新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构架了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主干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素质培养体系关键词:机械专业类;课程体系;特色G642.3 :A :1002-4107( 2011)11-0006-02课程体系,又称课程结构,是一个专业学科所设置的课程之间相互分工和相互配合(联系)的体系…它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由于各类院校的性质、层次、任务和目标不同,课程体系模式也不完全相同山东科技大学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四个本科专业按机械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毕业前两年按机械工程学科中各专业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后两年为专业培养阶段,按照“学习成绩优先、尊重学生志愿、学院综合平衡”的原则,分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完成所选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原煤炭高校而言,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是由原煤矿机械制造和煤矿机械化专业发展而来,在煤矿机械方向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强劲的实力,并已于2011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自1997年转归山东省后,学校由泰安搬迁至青岛,处于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核心区域,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已向为半岛制造业基地服务转变因此,教学改革既要加大力度,向培养通用型、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方向发展,还应保持煤炭特色,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煤矿工程意识和特点,以满足面向煤矿企业的需要因而,我们确定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扩大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减少刚性课程,扩大柔性课程;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通识教育中增加工程导论课程;保持煤炭特色,服务煤炭行业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一)新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及特色贯穿四年课程体系的主体是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的框架上(如图1所示),采取“平台+方向”的模式,分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主干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组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平台体现了课程的分类与整合,而不是先后次序,突出了课程的整体优化与整合,加强基础,突出了方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新的课程体系课内总学时设定为2400学时,其中必修与选修课程比例为8:2,课内必修部分为1920学时课程设置坚持五个不断线原则,即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交流技能培养不断线在每个平台内,根据不同情况对传统的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与调整,大力推进内容的更新与改造,将课内总学时由原来的2600学时左右压缩到2400学时在压缩课内学时的同时,增加课外学时,做到课内课外结合,显性隐性统筹,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二)公共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构成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该平台的功能是为贯穿四年的素质教育和技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眼于知识获取后劲和适应能力,而不应当完全从后续课程是否需要的角度,将此模块中的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一一对应起来作为公共基础平台,其内涵必须以足够的学分、学时和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保证公共基础主模块由六个子模块构成,即人文科学子模块、数理基础子模块、外语基础子模块、计算机基础子模块、工程概论子模块和体育子模块公共基础平台共76学分,其中课堂教学72学分,实践4学分数理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后续潜力、拓展应用领域的关键。

我们在考虑数理课程设置时认为,不能一味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而是要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数理理论教学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强调科学知识和方法如何运用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偏重于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数理基础课程讲授要为机设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专业基础平台中的子模块和教学内容要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打通设置,应基本覆盖机械工程一级学科领域中各主干方向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知识面,还要考虑到学科的融通与交叉,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先进性,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性,并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坚实的学科基础我们将专业基础平台分为学科基础子模块和机械基础子模块两个子模块,将学科基础子模块分为三个部分:力学基础、电工电子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机械基础模块中的课程为机械工程学科中最基础的传统课程,由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组成四)专业主干平台课程设置专业主干平台内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掌握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掌握的本专业基础专业知识课程专业主干平台中的机械设计类子模块由工业造型设计、现代优化设计、机械动态设计、产品反求设计等课程组成。

考虑到山东科技大学机设专业的煤炭机械传统,我们加大了液压传动及控制的教学,不仅开设60学时3学分的必修课,还在课程设计中开设一周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控制类课程则开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数控系统原理为保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新课程体系开设2学分的专业英语选修课,同时在部分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采用双语教学考虑到山东科技大学机设专业的煤炭机械传统,我们开设煤炭概论选修课,使学生对煤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五)专业方向课程组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组是在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主干平台上的分叉,对应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四个本科专业,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优势,以及教学过程软、硬件的优势,我们设置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矿山机电、矿山机械、过程控制、材料成型六个方向,分别授予四个专业的学士学位六个方向体现了行业特色,方向之间自成体系,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合起来基本覆盖了机械类专业领域的全部或大部空间随着国家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还将对专业方向作进一步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相结合,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相结合,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17门技术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达到100学时,占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的(776学时)12.9%,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实验学时均由原来的6学时改为8学时重新优化了课程设计的设置,保留了1周微机原理、1周机械原理、3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去掉了1周单片机课程设计,增加了1周液压系统课程设计重视毕业设计,第八学期被全部安排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较原有培养计划增加了3周新课程体系中包含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实习环节七)创新素质培养体系改革开设了创新教育课程,如在大一阶段开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创造学”、“创新思维及其培养”,大三阶段开设“机构创新设计”等选修课;利用生产实习、设计性实验、科研立项、机器人创新大赛等教学环节进行创新素质培养训练,体现“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分确认制度,制定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的实施细则,要求学生必须完成4个课外创新学分,将学科知识竞赛获奖、发表专业论文、科技成果、科研活动、课外实验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会、素质拓展教育列入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其工作量巨大,涉及师资、教材、实验实习条件、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因素,我们必须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

责任编辑 李爱华】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