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根本规律的科学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最近开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开展水平,二是潜在开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到达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开展区〞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5.学习:学习是由经历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历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根本途径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贝尔学习分类〔承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7.承受学习:承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承受现成的结论承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展方式分为承受学习和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历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构造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构造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外表联系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根本原理是:个体在*种环境中作出*种反响,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响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则这个反响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响之前的刺激,而是跟随反响之后的刺激〔强化物〕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底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奉献〔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种刺激增强反响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响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根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平安、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种情境中作出或防止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展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根底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说明,动机缺乏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正确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
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正确的成绩就要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正确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正确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定律〞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展*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围不同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展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这种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历的组成要素及其构造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历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20.一样要素说:一样要素说又叫共同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训练说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一样要素说后来被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21.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它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述的知识,包括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答复"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项活动的知识它是个体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述的知识,只能借助*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它答复"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23.认知构造:广义的认知构造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认知构造指个体在*一特定知识领域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构造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构造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构造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构造。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元认知分类:方案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信息,产生出*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历,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因此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套解题的规则,它能准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历,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式策略。
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它省时省力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无视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因此,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要抑制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构造,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其相关功能的作用32.动作技能:又满意因性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根底上形成的,是按*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稳固下来的,它是一种表现出迅速、准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体活动方式33.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品德的心理构造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34.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为〕35.本我:本我是个性构造中最原始的局部,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36.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正,必须符合社会规的要求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在动力就是超我37.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严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38.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斥;②地位低;③不自信39.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40.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 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了41.安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42.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好信赖的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来访者进展交流、探讨、磋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能。
43.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展具体方案、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44.个体心理构造: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45.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46.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7.自变量:是指呈献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试验者支配、操纵的变量48.因变量:指被试对刺激的反响,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49.无关变量:指影响因变量的值,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50.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是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展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展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种教育措施的成效,检验*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5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5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东西所能测量的程度。
53.智商量表:比量表以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公式是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氏量表以个人智商得分在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