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芳*** 文档编号:27251915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B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起

2、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C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D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shu) 蒙昧(mi) 深恶痛疾(w)B羸弱(li) 缅怀(min) 前仆后继(p)C胆怯(qi) 校补(jio) 不醒人事(xng)D亵渎(d) 抖擞(shu) 抑扬顿挫(cu)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涟漪 荒谬 广袤无垠 相形见拙B羁绊 吞噬 龙吟凤秽 通宵达旦C威摄 陨落 变幻多姿

3、重蹈覆辙D陶冶 丘壑 蓦然回首 戛然而止4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B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C半岛核问题延宕几十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对此应有理性预期。D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兔从狗窦入,_。 (十五从军征) 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问君何能尔,_ 。(陶渊明饮酒)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潮平两岸阔, _。(王湾次北固山下)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4、寄)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 ”(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_ ,_。(孟子富贵不能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6名著阅读。(读中积累)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是指_。读这本书能让我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长征中的“_”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方法总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二、阅读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期传孙期字仲彧(y),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

5、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遗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豕:猪。里落;村庄。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赍(j):持有,携带。辟;召,征召。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期驱豕入草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B期驱豕入草/不顾C余/幼时即嗜学。D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3翻译句子。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4孙期是个读书人,但他却不耻做粗鄙之事。其中,“牧豕于大泽中”是为了 ;

6、“驱豕入草不顾”是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5孙期和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相同之处是什么?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单复国田单,齐国临淄人也,为市掾。危亡之际立田单为将军,抗击燕军。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之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收民金得千溢

7、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版插:筑城的工具。飨:犒劳。千溢:形容财宝之多。安堵:平安无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燕王以为然 然:乐毅因归赵 因:许之 许:燕军由此益懈 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田单知士卒 之 可用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D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3翻译下列句子。 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8、故 且 缓 攻 即 墨 以 待 其 事5结合选文,说说田单采用了哪些巧妙的计策化解了齐国的危机。9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惩山北之塞(_)杂然相许(_)惧其不已也(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与汝毕力平险。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B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愚公与智叟对比,突出了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

10、畏精神。C文章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正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D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10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宽容与智慧梅桑榆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

11、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

12、,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

13、。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1下列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14、( )A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B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把院墙后移三尺。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C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D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答谢漂母。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有力地证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说法。B第段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C本文材料列举视角独特,“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D尾段乃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文章的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