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芳*** 文档编号:272519115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北省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去年4月5日,蒙自市出现短时间强对流天气,瞬间,天空中未雨绸缪,电闪雷鸣,白昼如夜。B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

2、没有科学依据。C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2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BCD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

3、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C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D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

4、给万元资助,是良善。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最近喜欢上了文档编辑,有疑难常常不耻下问,我总是会耐心跟他解答。B校运会将在下周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C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D超市经理对防火问题,总不以为然,一旦火灾发生可就后悔莫及。64月23曰“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

5、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_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増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黑云压城城欲摧,_。长风破浪会有时, _。浊酒一杯家万里,_。_,千树万树梨花开。 _,铜雀春深锁二乔。_,西北望,射天狼。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_,归雁入胡天。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

6、答。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西游记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二、阅读9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出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

7、的壮阔景色。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意,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0文言文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1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D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或异二者之为 未之有也B以:不以

9、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C而:然则何时而乐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其:则忧其民 不得而非其上者3下列关于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B(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C(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D(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

10、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拓展探究。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11说明文阅读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宇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

11、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宋代小学的要求是: “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可“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

12、,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让人害怕。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街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

13、,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 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薄”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 “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

14、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的道理。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 “特优班”。C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一句中“最基本”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了改变。B文章第段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C第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