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27251774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专项练习(共 30 题附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理解性默写意象关键词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 , ”等,不胜枚举。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 ”。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 , ”。5.“鹿”音同“禄”,

2、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_,_”。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 ”或“ ”。9.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10.“沧海”经常出现在唐

3、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1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12.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 , ”。1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_,_”。14. “角”是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军营常用吹角来发号施令。“角声”作为一

4、个声音意象,常在唐诗中出现,如“ , ”就有“角声”这一意象。15.“杜鹃”,又叫子规,相传为周朝末年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鹃”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16.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常作为具有特定意蕴的意象存在于古诗中,“月”便是如此。诗人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 , ”。(本小题请在高考规定篇目中选取作答)17.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18. “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5、。其余的还有很多,如“_,_”。19.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 , ”。20.古代常以“汗青”指书籍史册,在古诗中“汗青”一词多次出现,如“ , ”。21.古代诗人常借香草寄托高洁的人格追求,屈原在离骚中写过这样的语句:“ , ”22.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 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_,_”。23.古诗词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这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如“_,_”两句,就用

6、“东风”来指春风。24.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_,_”。25.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宋诗词中表达舍身报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26.古典诗词中常用“明月”这一意象或表达游子、征人的思乡之愁,或代指永恒的时空,或象征高洁的人格等,如“ , ”。27.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如“_,_”。28. 诗人常借“山”表达复杂心理,如唐代诗句“_,_”。29.“水”具有剪切不断、永不停息、无休无止等特点,在古代诗人笔下,“水”成了常见的喻愁对象。如“_,_”就是以流水

7、喻愁思的千古佳句。30.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附:参考答案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答案】(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二)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示例三)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 , ”等,不胜枚举。【答案】示例一: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示例二:蜀国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

8、李白登峨眉山)示例三: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答案

9、】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_,_”。【答案】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答案】【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示例三】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示例四】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 ”或“

10、 ”。【答案】金樽清酒斗十千 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9.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答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0.“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答案】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

11、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答案】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12.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答案】示例一: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示例二: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示例三: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示例四: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有怀)示例五: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1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

12、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_,_”。【答案】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或: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或: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14. “角”是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军营常用吹角来发号施令。“角声”作为一个声音意象,常在唐诗中出现,如“ , ”就有“角声”这一意象。【答案】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15.“杜鹃”,又叫子规,相传为周朝末年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鹃”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啼血猿哀鸣16.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常作为具有特定意蕴的意象存在于古诗中,“月”便是如此。诗人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 “ , ”。(本小题请在高考规定篇目中选取作答)【答案及解析】由题干中“月”“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可知,所填句子应包含“月”这一意象且表达出特定的情绪,据此可根据所学篇目和日常积累,联想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