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预期损失模型引发的对各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思考 ●黄容 于中华/文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ASB)正式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显示,IASB明确表示不同意采用美国青睐的以公允价值模型确认减值的方法,也不同意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用经济周期法来确定减值准备的概念,而是决定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来确认减值根据该建议,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初始确认时即估计其未来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并据以确认减值以后的每个计量日需要对预计现金流量的估计进行修正,由此产生的金融工具账面金额的调整应计入损益预期损失模型的提出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外界压力的反应,特别是体现了来自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立场的要求然而值得担忧和商榷的是,预期损失模型是否真的能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减值模型又应该何去笪丛一、几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目前应用的几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有:(一)已发生损失模型IAS 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假设所有贷款将得到偿还,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出现,并且仅当产生此类证据时已减值的贷款才被减记至较低的价值。
该模型是建立在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之上的,在损失可以有效估计时才可确认减值,没有证据的未来损失不在减值范围内已发生损失模型以客观证据为基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相对资料也容易获得,因此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金融企业,也适用于非金融企业,其应用比较广泛,易于操作但是它也有一定缺陷,该模型在经济景气时容易低估可能的损失而未能充分提取准备,相反,在经济衰退时,又倾向于多提准备而高估损失,因而存在顺周期性二)公允价值模型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同,它反映的是相对比较动态的信息,能够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这种方法对减值迹象的考虑比已发生损失法更为完整,也更具有相关性和谨慎性。
但该方法具有主观性和盈余操纵性,顺周期性也更为明显,在经济危机中很难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并容易造成不合理的资产计价和损益波动三)预期减值模型IASB认为,新的减值模型更好地反映了贷款人进行初始贷款决策时的经济状况以及贷款人在资产存续期内预期赚取的利息收入,体现了贷款的经济实质和贷款人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新的减值模型是贷款信用损失衡量方法的根本性转变,它使得信用损失大规模出现的时间与市场预期同步但是预期损失模型也有很多缺陷:1.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会计概念框架不一致现行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求只有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才计入当期损益然而,预期损失模型下减值损失的确认依赖于未来信用损失的预计,与整个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不一致2.预期损失模型在实务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历史数据难以取得此外,经验的缺乏也阻碍预期损失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对金融资产在整个存续期内的信用损失进行估计将非常困难3.预期损失模型也不一定能解决顺周期问题一是预期损失模型各期利息收入确认波动较大,当预计损失估计发生变化时,利息收益将会呈现大幅波动;二是企业可以依据预期提前确认损失,也可以在后续改变预期,转回原已确认的损失,自由度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已发生损失模型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各有缺陷,但在现有框架下还是属于较优模型,因为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与操作性困难,如果贸然引入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很可能对我国会计准则带来巨大的冲击并造成混乱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采用已发生损失法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双重计量模式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按历史成本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实际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需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并存两类信息,能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且能够减少利润操作空间,并对减值损失的转回时间和条件作出更明确的规范二)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金融监管与会计监管相结合为了规避相关风险,金融企业必须更贴近市场,不断提高估值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会计按照自身固有规则,可以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而金融监管方面出于资本充足的要求,可以预期未来损失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协调了两种监管之间的关系三)对预期损失模型持谨慎态度,但需提前做好实施的准备在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未得到充分解决之前,不宜仓促使用,必须考虑它与会计基本概念框架的协调,以及实务界和信息使用者对应用该方法的承受能力。
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就更加困难但是考虑到IASB此次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决心和目前已采取的工作举措,提前研究包括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在内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动态,深入分析有关会计政策内涵和实施准则可能面临的挑战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编辑思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