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272513029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学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第1课船的历史教学设计课题船的历史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3.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 4.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 5.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6.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7.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难点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

2、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它的诞生使人类有了跨越河流、远征大海的能力。5000 年来,船的发展逐渐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并为我们提供了物资,交流了文化,可以说船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学生交流归纳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讲授新课探索: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渴望着探索远方。为了寻找大洋彼岸的新大陆,勇敢的冒险家们不断涌现。从一开始,船

3、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轮子发明以前,船就已经诞生了。从早期的原始木筏和小船,到今天的高科技船,船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演变。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发明创造力,在船上得到了完美体现。1.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的“ 先祖,是最早的船,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2.摇撸木船:摇撸木船是用撸来推进的船,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摇撸木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被广泛应用。一些旅游景点,摇橹木船用来载运游客,让游客进行水上游览。3.帆船: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起源于欧洲,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帆船是人类同大自然做斗争的一个见证,帆船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4.

4、蒸汽船:蒸汽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进船。蒸汽机的出现使船的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完成了船动力的革命。船的推动力从人力、自然力转变为机械力,船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5.轮船:轮船是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多用钢铁制造。轮船的船型很多,大小悬殊,排水量可从数百吨至数十万吨。6.潜艇:主要在水面下进行作战等活动的舰艇。以鱼雷或导弹等袭击敌人舰船和岸上目标,并担任战役侦察,也叫潜水艇。按动力装置分为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研究独木舟。你们知道吗?在古代,人们最早是利用天然材料来造船的,树干就成了最早造船的材料。他们利用树干就制成了独木舟,今天让我们也来

5、试着造艘独木舟吧!制作材料:圆木条、刻刀、钩码、水盆。制作步骤:(1)将圆木条用刻刀制成如图所示的形状。(2)向“独木舟”中均匀地加入钩码,观察其负载钩码的情况。制作结果:“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钩码。船首的形状。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比一比,下面哪种形状的船受到的阻力小。实验材料:木块、绳子、水槽、曲别针。实验步骤:(1)将两块木块制成如图和图所示的形状。图 图(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木块上,另一端系上相同数量的曲别针。(3)将木块放在水槽的一端,同时放手,观察哪个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图的木块先到达水槽的另一端。实验结论: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

6、,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研讨: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通过阅读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等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船在外形、体积、材料、动力系统、载重量,速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通过探索三中的实验我们发现,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加一根树干来加大船体,或者在船外加支架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独木舟挖空的部分应保持对称,周边材料的厚度保持相同,厚度不同的地方保证相对称的部分质量相同;往独木舟里放物体时,要轻轻、均匀地放,不要偏向某一位置。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

7、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因此在设计船时我们可以将船首设计成尖形。把船的船首做成尖形的,可以减小船在水中行驶的阻力。小组内讨论,整理“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研究的内容”。小组汇报。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关于“船的比较”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利用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木船模型,比较不同,设计对比实验。学生汇报。为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了解船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感知不断改进和完善独木舟的必要性。通过简单验证探究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有利于实现科学的“实践总结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围绕这些思考来确定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最终得出探究结果。课堂小结本课通过观看船的发展

8、历史图片,了解到船经历了“浮具筏独木舟木板船舫现代船”的发展历程,无论材料还是动力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不断优化和完善,进而感受到船的演化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板书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3.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4.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5.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6.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

9、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7.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独木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如果把木头直接放到水中,那么会怎么样呢?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独木舟就是来自天然的浮的材料树干,这是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证据,但是独木舟存在着装载量少、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解

10、决这些问题?观看视频资料,了解竹筏。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聚焦课题,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讲授新课探索:设计、制作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木排是用长木材捆扎而成的,二者都是简易的船。竹竿和木材是早期人类在制作中所选用的材料,同学们可以沿着古人的足迹来制作、改造船只。制作材料:木条或竹竿、绳子、锯。制作过程:(1)画出竹筏或木排的设计图。(2)先将木条或竹竿锯成长短一样的小段,再用绳子将它们捆在一起,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设计图 样品制作须知:(1)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能稳定地浮在水面。(2)制作的竹筏或木排要牢固、不散架。比较竹筏和独木舟。将竹筏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

11、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独木舟竹筏体积较小较大载重量较小较大稳定性较差较好研讨: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决了独木舟不稳定、装载量少的问题,这是一次技术的进步。生活中的竹筏具有以下特点:1.吃水小,载重量大,可以在浅水中航行。2.稳定性好,行驶平稳安全,不会翻船。3.制作简便,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制作。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你打算怎样改进?竹筏具有容易受潮变湿不能确保乘船者和货物保持干燥,容易出现浸水问题。可以先给竹筏做防水处理,再把竹筏固定在一起,防止由下往上渗水。我打算造一艘防水小船解决这个问题。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摇橹木船和明代

12、宝船已经解决了防水问题,稳定性和载重量都大大提高,尤其是明代宝船的载重量非常大,而且出现了“摇橹”“风帆”等动力系统。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改变外形:对竹竿进行变形处理,让竹竿的两头往上翘。增加动力系统:通过给竹筏(木排)模型上安装“橹”或“帆”,改进竹筏(木排)模型的动力系统。改进防水:在竹筏的上面增加防水木板。或通过给竹筏(木排)模型包裹上一层防水材料(如铝箔),改进竹筏(木排)模型的防水性。增大载重量:增加竹竿数量,增大竹筏的底面积。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图纸制作”的步骤开展

13、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通过让学生观察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给学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课堂的延伸与发展。课堂小结本课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感受浮力。同时在改进竹筏(木排)模型以获得更大载重量和稳定性的活动中,认识到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板书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4.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5.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6.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7.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8.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9.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10.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比如木头、塑料、橡胶等;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比如金属、玻璃、陶瓷等。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