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51234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重建湘西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论湘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刘霞(吉首大学 张家界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摘要:一段时间以来,湘西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扶贫攻坚规划,多是立足于仿效我国发达农业区的做法,不仅使当地各民族传统的复合农业被窒息,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成效也不理想。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认为将经济发展、生态维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三者结合起来,通过传统复合农业的重建,可以实现湘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湘西复合农业;非物质文化G05;S-0:A: 1007-4074(2009)05-0155-0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6C666)刘霞(1964 ),女,湖南桑植人,吉首

2、大学张家界学院副教授。湘西从自然与生态结构上看是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从空间区位上看,它又是距长江中游平原最近的地区,无论是地理区位、生态结构,还是民族文化上,都表现极为鲜明的过渡性特点。对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如何发展一直存在着争议,近年来实施的各种攻坚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实施中不免左右摇摆,直接影响到地区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一直仿效发达农业区的模式,片面追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外,开办工矿企业,片面追求扶贫目标的实现,不考虑生态环境。在生态维护的问题上,无视各民族的传统产业,不顾实际地引进短平快的新产业,带来的是传统产业的窒息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民族文化传统问题上,一方面倡导传承与保护

3、;另一方面又鼓励转移劳动力,不少村寨变成了空壳村,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成为纸上谈兵。1(P104)?面对上述三方面情况,综合来自各方面的农业成果,笔者在永顺、龙山、保靖三县交界的土家族地区、腊尔山地区做了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的历史记载,笔者认为今后的发展规划既要关注国内外总的发展趋势,不能将湘西的发展与之割裂,又应认识到任何扶贫规划都应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隔离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特别是割裂非物质文化传统,再好的发展目标也不会得到社会文化的支持。再则,所处生态背景的特异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产生具有终极的制约作用,无视生态系统的特异性,再好的目标即使勉强做到,也不可能持续。因此笔者主

4、张将扶贫攻坚、生态维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捆绑整合起来,立足于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重建当地各民族的复合农业,为类似双重过渡地区探寻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模式。这里仅就重建传统复合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深入探讨。?一、复合农业的过去和现在所谓复合农业是指某一地区的传统生计无法明确区分农林牧渔,每个民族村寨的生计方式都表现为农林牧渔的有机整合,农林牧渔产的产品以多样并存而著称。2(P7) 因而这儿的民族文化很难明确界定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或是渔猎民族,只能够将这些民族文化都定义为复合农业文化。?湘西传统的复合产业,关键在于湘西地区的生态构成本身具有多样性,农林牧渔少一项,就会导致相应生

5、态系统的闲置与浪费。同时,湘西地表起伏很大,山高谷深,流水的侵蚀作用很强烈,水土资源容易流失,任何形式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都必须避免这样的脆弱环节。因此最经济可靠的做法是尽可能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度,在苗族和土家族的生计中都尽可能的少动土或不动土,在耕作区段尽可能保持牧草,农田与牧场之间施行有规律的互换,这就可以使在生计活动中地表的覆盖度保持在75以上,即使在25度的陡坡,零星分布农田也不会存在水土流失。?在区位和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湘西复合农业中的林地经营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与毗邻的贵州民族地区相比,这里的人工林的突出特点在于经济林木的比例大于用柴林木的比例,桐油、生漆、油茶等传统产品的产出在

6、林副产品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大大超出了原木的产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林地更新的时段,林地还可以从事旱地耕作,落叶和落果还可以为牛、羊、猪提供饲料,因而从林地利用而言,其复合程度也很高,对水土资源维护的成效也极为显著。?相比之下,当前执行的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计划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手段单一化。关注粮食自给的项目仅仅只看固定农田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却不考虑农田还可以提供养鱼养鸭的条件,也不考虑饲料的储备;关注生态维护的项目只是一味退耕还林,却不知道退耕还草也有同样的功效,也不考虑还林以后农林牧渔的综合产出。这样做的结果使得退耕还林只取得表面的成功,却在无意中窒息了传统产品的产出。考虑与市场接轨的项目只是

7、片面地强调三规:即上规格、上规模、上规范,其结果表现为用片面的推广柑橘去替代复合农业产品。正是类似追求单项指标发展的思路,给当地各民族的传统复合农业造成了致命性挫伤,更严重的是无意中动摇了当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根基,致使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努力流于空谈。目前最关键的是观念调整,必须立足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兼顾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建传统复合农业。?二、复合农业重建的必要性片面强调产品的“三规”,其片面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本身是可变的;二是越是市场化,越需要商品多元化,而不同商品的规模、规格、规范理应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与这种片面性的理解相比较,湘西地区各民族传统的复合农

8、业已经运行了千年有余,产品曾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过,已经经受过市场的洗礼。?复合农业的某些传统产品曾经给湘西地区带来过繁荣,桐油在20世纪以前畅销到世界各地,故有了永顺王村的昔日繁华。上世纪30年代,正是国际桐油上涨之际,不巧碰上抗日战争,我国的东南海岸被封锁,造成了湘西桐油的滞销和桐林的萎缩。其后我国又遭到了西方强国的经济封锁,二战以后,石油能源的一路走低,桐油的化学替代品抵制了桐油的利用渠道,这才使得湘西的桐油即使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也一蹶不振。3(P128) 但现在面对的市场并不是永恒的定数,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价格只会走高,对桐油生产的抑制作用不会一成不变;同时对人类健康的关注,为以桐油为基

9、础的涂料、塑料和药品开了绿灯,我们真要与市场接轨,就应当看到湘西复合农业产品的曙光,这也是一种不照搬西方的市场常规的灵活的接轨方式。查阅历史资料表明,上世纪30年代以前,湘西外销桐油无论在规格、规模上与国内外市场的接轨上都不存在问题。除了桐油外还有很多产品,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因而全面重建复合农业势在必然。?对市场接轨的另一种误解,将市场的发育与产品的单一化之间划等号,然而市场运行的实情并非如此,市场越是发育越需要商品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商品中,有一部分需要“三规”,而另一些产品则不仅过去不需要,现在不需要,未来也不需要。如药草、工艺品、特种生活用品,或特殊地区的零星用品都不需要按“三规”的标

10、准组织生产。哪些商品需要按“三规”来组织生产,哪些不需要,一方面取决于原料的供给是否可能规模;另一方面取决于商品需求是否规模化。举例说,对粮食的需求,其规模化程度取于人口的密度,但其间也存在极大的变数。当粮食供应不充分时,不同粮食种类和不同品种的粮食产品,市场价格差异很小,将不同品质,不同种类的粮食统一加工比较符合市场的要求,按“三规”标准组织生产容易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粮食供应宽松以后,特别是人们的生活富裕以后,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不同的粮食物种可以提供不同的生活需要,统一加工就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分别加工的结果就势必降低规模化的程度,而且还必须分别制定规范和规格。

11、不仅不同物种的粮食作物是这样,同一粮食物种的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粮食也会面临这一问题,因为它们的市场价格都会拉开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们生活的日趋富裕,国内外市场对特殊种类粮食的需求,以及特殊产地的粮食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多,特殊的粮食作物,特殊的加工手段和特殊的规格产品在市场上日趋紧俏,价格也会大幅度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复合农业产出的小规格、小规模、特殊价格的产品,也会迎来重新发展机遇的曙光。因此,为了与市场接轨,当前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重构复合农业,重构的核心是实现与市场接轨。?其次,湘西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植被覆盖率减低,森林萎缩仍然是突出的生态问题。

12、尽管多年来一直贯彻执行多种生态维护措施,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但因根本性的资源利用规范没有改变,致使这些政策都难以落到实处。相比之下,传统的复合农业由于是农林牧渔复合进行,在正常的运行中就能维护它们的合理比例,能够在确保高产的同时保持生态的稳定运行。加之传统的复合农业还具有免耕、半免耕、农牧结合、林粮结合等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维护的资源利用传统模式。更重要的还在于传统的复合农业运行了上千年,直到上世纪30年代以前生态环境一直良好,更证明复合农业具有很好的生态建设功效,为了维护长期生态建设也有必要重建传统复合农业。?再次,我国已经响应了国际环境的需要,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大力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

13、。湘西地区有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如苗族的鼓舞、土家族的茅古斯等。我们必须注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绝不是架空的社会现象,它们需要有具体的物质文明加以支持,像各民族的节日要在当地产业的周期中去举行,工艺、音乐、舞蹈需要具体的物质装备作为载体。因此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也必须重建湘西传统的复合农业。?三、复合农业重建的可行性一提到重建传统的复合农业不免有人会认为是倡导复古。需要郑重申明的是,我们提出的是重建而不是机械的照搬,重建就意味着要借助现代科学知识,立足当前的市场需要,发掘利用传统复合农业中的珍贵遗产,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去推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有人会以为要搞这样

14、的社会系统工程有条件进行投资吗?有必要的人才储备吗?这样的疑问是立足于以往的项目立项而产生的习惯性忧虑。事实上湘西各民族传统复合农业虽然经受了巨大的冲击,但各民族对这样的农业还记忆犹新,一些边远地区还在执行这样的传统农业。因而重建传统复合农业并不需要像其他项目那样要靠巨额投资、引进技术、引进作物品种、引进人才,而是立足于现有的传统技术,发掘利用,推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因而重建复合农业关键工作在于转变思想,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就够了。?转变观念是成功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习惯性影响,不少行政领导总是误以为凭借自己提出的一项好主张,就可以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经济发展难题和生

15、态难题,而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本身与我国政府反复强调的政企分离背道而驰。当前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政府的职能是为企业服务而不是自己办企业,动用行政力量让各族乡民干具体的生产操作,本身就违反了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提出的不少经济发展计划和扶贫攻坚计划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而政府又不能为市场承担风险,这样的教训必须吸取。举例说,在湘西水源没有保证的山地稻田种植杂交水稻,本身就无法保持稳产,种传统水稻反而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备利用,重建复合农业恰好就是对一切形式上的政策冲击。放手让各族群众按他们的意愿,逐步的发掘利用他们的传统精华,也就是说,各级政府的支持关键就是要从政策的角度使传统的复合农业

16、免受不必要的行政冲击,还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复合产业是在半封闭的乡民社区内积累发育起来的,它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发掘利用。它生长的土壤不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政府为此提供服务的关键工作,就是要为各族乡民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培养市场,培养经营人才,以便把传统复合农业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合理的报偿。?传统的复合农业是经验积累的产物,是长期实践磨合的总称,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成体系,因而复合农业的精华都必须站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做出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已经定型的复合农业去选择运用能够相互兼容的最新科学成果,这样去实现传统与科学科技的接轨,才能确保传统复合农业获得创新,重建的复合农业才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准的农业。这样的服务应该做并要做好,各级行政部门责无旁贷,只要按政策办事,端正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