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419897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φ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开发与研究 摘要:介绍了陕钢集团龙钢公司轧钢厂棒材三线(以下简称龙钢棒三)14mm螺纹钢五切分研发过程,包括轧制工艺设计、孔型设计、工艺参数设计等,14mm螺纹钢五切分的成功开发,弥补了公司该规格生产在全行业工艺技术短板,提高了公司增效品规占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关键词: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流程、孔型设计、降本增效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5-slitting process of 14mm rebarZhangxin(Shannxi Longmen Iron&Steel Co.Ltd 715405)Abstract: This

2、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ive slitting of 14mm ribbed bar in the third line of bar rolling mill of Longgang company of Shaanxi iron and Steel Group, including rolling process design, pass design, process parameter design, etc.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five slitt

3、ing of 14mm ribbed bar makes up for the technical weakness of the specification in the whole industry, improv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mpanys efficient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achieves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five slitting of 14mm rebar, proce

4、ss flow, pass design,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e一、前言国内螺纹钢轧制主要以切分轧制工艺为主,其优点是产量高且稳定、工艺成熟性高、工艺改进可塑性高等优点。为了提高14mm螺纹钢产量,提升公司增效品规占比,确保公司降本增效总目标实现,龙钢棒三结合16mm螺纹钢四切分双预切、12mm螺纹钢五切轧机工艺特点,在原14mm螺纹钢四切分轧制工艺基础上开发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通过多次试轧,轧制工艺得的优化,14mm螺纹钢五切分实现量产,其成品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符合GB/T 1499.2-2018标准,产量提升的同时,吨钢煤耗、电

5、耗明显降低,到达降本增效的目的。(二、工艺概况及流程2.1生产概况龙钢棒三建成于2014年,主要设备有先进的侧进侧出双蓄热式加热炉、全线18架短应力轧机(一般甩12架轧制)、108米步进液压式冷床、双冷剪、双检查台架、双打包机组合。采用具有龙钢特色的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细晶强化微合金控轧工艺,全线生产工艺先进,产品外观质量好,力学性能稳定,耐锈蚀能力强,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2.2工艺流程原料连铸坯热送辊道/车倒原料检验组批称重控温加热粗轧6架平立交替轧制1#飞剪切头中轧5架平立交替轧制2#飞剪切头切尾精轧穿水冷却缓冷3#飞剪倍尺剪切输入辊道冷床空冷齐头输出辊道冷剪定尺剪切AB区台架挑钢摇摆

6、收集槽成品辊道打包称重成品检验挂牌入库。三、工艺开发3.1、孔型设计14mm螺纹钢五切分工艺结合了12mm螺纹钢五切分和16mm螺纹钢四切分双预切,粗轧区轧制工艺不变,中轧与16mm螺纹钢四切分工艺一致。即9#采用平辊无孔型轧制,10#采用扁箱型孔型轧制,11#采用第一道预切分轧制,12#空过,13#采用第二道预切分轧制,孔型设计与K6相同,14#采用扁箱型孔型轧制,15#采用第三道预切分轧制,16#为切分轧制,17#圆椭扭转轧制,18架成品。孔型间距、穿水冷却与12mm五切分一致。以下为10#18#孔型图:3.2配辊设计短应力轧机具有设备质量轻,体积小,承载能力大,轧机弹跳小等优点。棒材三线

7、全线机序采用短应力轧机,1#4#采用600轧机,5#8#采用500轧机,9#11#采用450轧机,精轧序列采用350轧机。350轧辊辊身长650mm,K1、K2槽间距与12mm螺纹钢五切分一致,为120mm,其中K1为5组,K2为3组,K3为3组,K4为4组,K5为7组,K6为4组。450轧辊辊身长680mm,K7为4组,K8为8组。3.3 活套冷却设计1) 为了有效控制相邻机架形成合适的套量,以保持恒定的微张力轧制,14mm螺纹钢五切分轧制过程中,3#套在14#轧机与15#轧机间,4#套在15#轧机与16#轧机间,6#套在17#轧机与18#轧机间,其3#、4#活套与16mm螺纹钢四切分通用,

8、6#活套与12mm螺纹钢五切分通用,活套均具备抗腐蚀、耐磨的特点,起套辊、压套辊的磨损量为小于3mm/15万吨。2)12mm螺纹钢五切分控冷器总成孔距为120mm,控冷器总成内的入口套、喷水套、过渡套、竹节套、回水箱套及出口套内腔尺寸按照25mm进行设计,单面磨损不超过5mm,承受穿水压力范围0.22.3MPa,进水管接口焊接DN65扳把式快速金属软管公头。3) 缓冷段的缓冷管设计内腔尺寸按照为25mm制作。配表如下:序号名称使用要求1五切分控冷器总成3.6米(25mm)槽间距120mm,导管内径25mm,承受压力0.22.3MPa2五切分缓冷段总成4.8米(25mm)槽间距120mm,导管内

9、径25mm3五切分缓冷段总成 2.4米(25mm)槽间距120mm,导管内径25mm46#活套本体(五切分)磨损量小于3mm/15万吨3.4 导卫料型调整1)14mm五切分螺纹钢料型与夹板尺寸设计应符合体积不变定律,精轧区料型尺寸、夹板尺寸及轧制参数如下表:架次进口夹板尺寸(高*宽)/mm出口夹板尺寸(高*宽)/mm料高(mm)辊缝修正系数超前率速度10#39.5*10650*1038830.523.98311#36*9835*114262024.35713#26*101.535*114234.32035.20414#30.5*11238*104882726.48215#32*10729*11

10、418.52.6172.57.26016#26*101.51.51628.04017#21.53810.382.59.82018#13.5*29(椭圆孔)221411122)14mm螺纹钢五切分的轧制工艺,前提条件必须保证11#、13#的来料符合工艺要求尺寸,且轧机左右辊辊缝是一致的,禁止错辊,导卫安装不正,轧辊孔型加工有问题等。五切分的导卫是兼容了三切四切分的原理。安装和调整时,注意保证两排切分轮的安装正确,保证切分轮的两个切分韧是两两平齐,切分轮的调整间隙应为10丝,分料盒的五个刀片与切分轮的韧口基本平齐,避免偏斜,产生粘钢。3.5 工艺设计生产调试加热工艺如下表,粗中轧水压不低于0.3M

11、pa,精轧水压不低于0.5Mpa,18#加装独立增压泵,水压不低于0.7Mpa,穿水水压不低于1.0Mpa,钢材表面氧化铁皮不得起泡。单位牌号规格加一段加二段均热段开轧温度(1#后)上冷穿温度HRB400E(钒钢、铌钒钢)14850-10801100-1200120020104020880四、生产调试4.1存在问题1. 生产超过100支,K3出口内外导轮出现明显拉丝想象,甚至造成废钢,影响生产节奏;2. K3边线切分刀外侧粘铁严重,影响生产节奏;3. K1中线出口频繁出现头部弯曲,上下夹板铲嘴有明显碰撞痕迹;4. 7#电流符合过高,正常生产期间有打滑现象;5. 9#、11#电机负荷较大,占到总

12、负荷的95%,轧线整体无提速空间。4.2分析原因1. K3出口内外导轮拉丝,分析原因:一是为预切分充满度不足,边线切分出现拉钢,导致切分带粘铁屑;二是内外导轮弧度过大,切分轧制料型与导轮弧度不匹配,导致切分轮纵向受力,从而出现拉丝现象;2. K3边线切分刀粘钢,分析原因:一是开轧温度过高,钢的黏度过大,轧件因急剧变形产生大量的热,造成切分带温度迅速升高,导致切分带形状不规则,引起切分刀粘铁;二是K3轧槽、内外切分轮和切分刀冷却不好,造成各线料型不均匀分配;与切分刀产生摩擦。三是轧机、导卫装配精度差、轧机调整精度差。切分楔、切分轮、切分刀未形成三点一线,导致料型与切分轮不能对正而切偏和切分轮间隙

13、过大,不能将轧件完全切开,切分刀发生摩擦导致粘钢;3. 原7#高为42mm,根据公式FAX= FACOS= NACOS,咬入角的偏大导致产生打滑而不能曳入轧钢;4)粗中轧区料型控制偏向于16mm螺纹钢四切分料型控制,未考虑轧件变形引起电流符合量变化,6#、8#变形量过小,9#、11#变形量过大;4.3解决方案1)针对切分轮拉丝问题,增加13#预切分,孔型设计与11#相同,辊缝按4.3mm调整,孔型设计与和11#料型相同,11#在料高由23mm放大致26mm,14#由86mm放大至88mm,保证15#充满,同时联系导卫厂家调整切分轮弧度,放大前导卫切分带间隙;2)针对切分刀粘钢问题,一是优化加热

14、工艺,将开轧温度控制在1040左右;二是重新制作上下槽冷却水管,保证整组槽全部冷却;三是提高轧机、导卫装配质量,上线轧机弹跳调试不大于0.4mm,导卫装配保证切分楔、切分轮、切分刀三点在一线。3)7#料高增加3mm,减少咬入角度,使其实现自然咬入;4)6架料宽减少2mm,8#料宽减少2mm,结合1)解决方案提及的增设13#,增加11#料高措施,使得9架负荷降低到75%以下。4.4 产品尺寸与性能钢种上冷床温度()平均负差(%)平均屈服强度(Mpa)平均抗拉强度(Mpa)平均延伸率(%)平均强屈比平均屈服比HRB400E920-950-3.6844961022.541.341.14五、结束语通过优化14mm螺纹钢五切分生产工艺,各架次电流负荷得以均衡,龙钢棒三技术人员针对试轧期间综合成材率偏低问题,成立了QC攻关小组。目前,14mm螺纹钢五切分较四切分平均日产提升200t左右,综合成材率可稳定在101.75%,煤气单耗较四切分降低了8m左右,电耗降低3度左右,14mm螺纹钢五切分的量产,年创效超500万元。参考文献1魏星 李文鹏 川威五切分轧制技术的开发 四川冶金出版社 第41卷第二期 1001-5108(2019)02-0011-042陈贻宏 黄杰 切分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武汉大学 2000,3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