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7241310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2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巩固战国策相关知识)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

3、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2研习第二自然段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

4、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邹忌紧扣“私” “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明确:王曰:“善”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

5、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3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第2课时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

6、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1)精彩的对话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2)精巧的结构本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

7、公比美);三比(由己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一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自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显了

8、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论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

9、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10、(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三、课堂小结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