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瓶瓶罐罐交响曲》教案吧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听觉、节奏训练 (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小百科: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