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一讲)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80KB
约9页
文档ID:272196279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一讲)_第1页
1/9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一讲)(一)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 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 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来源于1993年吕伟教授提出的经济微循环理论,经济相关性、延续性的产 业链综合体二)简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 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 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 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 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 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 革。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最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 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卜,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 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 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三)涵义: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 度对循环经济作了多种界定1)狭义的循环经济涵义诸大建指出,循环经济是针对工业化运动以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是一种 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 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 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毛如柏认为,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 动的“资源消费一一产品——废物排放”的开放(或单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 ——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解振华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 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 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FI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 态,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 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川、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 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 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段宇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任勇认为,循环 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减最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 管理调控的、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2)广义的循环经济涵义范跃进、吴宗杰、李建民认为,循环经济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追求这三个系统之间达到理想的组合状态马世骏认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 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吴绍忠认为,循 环经济就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 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中,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冯之浚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 的范式革命,这种全新的范式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有本质区别:从强调人力生产率提高 转向重视自然资本,强调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财富翻一番,资源使用少一半”,即所谓“四 倍跃进吴季松认为,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 企业牛.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 增加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张录强、张连国把循环经济作为•个由经 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复合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指 出这个系统不是纯粹自发地演化出来的,而是在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循环系统和社会系 统的自组织规律后,人为建构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广义的循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个人工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和物质、能量、信息循环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四)基本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单向宜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 生的废弃物就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五)主要体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 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 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 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 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 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 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牛.态系统中,经济活动 超过资源承我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 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节能 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 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 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 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臼然的 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 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 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 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 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 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 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 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 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 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同时.,循 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 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二讲)(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 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 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七)发展的三个组织层面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循环经济可以从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的小循环,产 业集中区域内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中循环,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三个 层面来展开I)以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为基础,构筑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的小循环 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依靠科技进步, 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 构建循环经济微观建设体系2)以产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的 中循环以生态园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为主要形式,通过产业的合理组织,在 产业的纵向、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在废物交换、资 源综合利用,以实现园区内生产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或是 循环经济区,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资源的再利 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3)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通过建立城镇、城乡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循环经 济圈,在整个社会内部建立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包括了生产、消费和回收利用, 构筑符合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八)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 需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1)资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 出率在农业生产领域,一是通过探索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 能源等如推广套种、间种等高效栽培技术和混养高效养殖技术,引进或培育高产优质种子 种苗和养殖品种,实施设施化、规模化利标准化农业生产,都能够提高单位土地、水面的产 出水平通过优化多种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沟渠等输水系统,改进灌溉方式和挖掘农艺节水 等措施,实现种植节水通过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实现养殖业节水二是改善土地、水 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我力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先 进实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元素等农作物高效生长所需条件,改良土壤肥 力。

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和先进技术改造沿海的盐碱地,或种植特效作物对盐碱地进行长期土 壤改良,提高盐碱地的可种植性控制农药用量,严禁高毒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膜,推 广可降解农膜,减少其对土壤的侵蚀;畜禽养殖排泄物采取生态化处理,减少其对水体污染 适时调整放养密度和品种、合理投饵与施肥,防止养殖水域和滩涂的水质与涂质恶化减少 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保证农作物产品和畜禽产品满足健康标准在工业生产领域,资源利用 效率提高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是通过•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