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72192238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课件:第2章 经济法概述(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学经济法学教程教程他在看什么?第二章 经济法概述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定义第三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经济法特征第五节 经济法的渊源与体系第六节 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一、“经济” 一词的由来二、 “经济法”一词的由来及发展三、经济法的产生四、我国经济法 一、“经济” 一词的由来 (一)古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 “经济经济”二字的古代写法为“經濟經濟”,古汉语“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经济”二字原是分开使用的。 二字合并使用,始见于隋代王通文中子礼乐:“皆有经济之道。”总之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国家管理的意思,其义与

2、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不同。十九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汉语,其含义遂变。我们现在所用“经济”一词沿用了日本译法。(二)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 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义是家庭管理的意思,始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前430-前355)所著经济论一书。后扩大至现代意义,即更多地从国家角度来认识,与汉语词义接近。 (三)经济一词的现代含义 现代汉语的经济有四种含义: 1.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形态。(经济基础/经济

3、制度) 2.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例如通常所说的经济活动,即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环节;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或经济衰退,即指生产的增长或衰退,以及相应的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的变化。(经济活动) 3.一国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经济部门 4.日常生活用语中指节约、节省;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省钱 经济法与现代经济的前三种含义有关。 社会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神权时代神权时代王权时代王权时代民权时代民权时代新时代新时代权力教廷国王议会权力分工经济私有制私有制私有制公有制人权人生而不平等人生而不平等人生而平等

4、人生而平等正当性身份身份契约人民二、 “经济法”一词的由来及发展 经济法一词的提出和发展,大体有经历了以下重要环节: 1、1755年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在他出版的自然法典 (1775年出版)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对经济法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界说。但不是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自然法典中,他设计了一个符合自然与理性的制度,并在该书第四编“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图”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草案,“分配法或经济法”即为其一,计十二条,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只限于分配领域。n摩莱里认为人性本善,私有制违反人性,

5、是万恶之源。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没有私有制的社会,实际上就是“共产主义社会”.n分配法或经济法共十二条 第十一条按照神圣法律的规定,公民之间不得买卖或交换。因此,需要各种草料、蔬菜或水果的人,可到公共广场去取一日的用量;这种产品由种植者送到公共广场。如果某人需要面包,他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烤面包的人那里去取;而烤面包的人,则从公共仓库领取做面包所需的一日或数日用的面粉。需要衣服的人,可到裁缝那里去取;裁缝从织布人那里得到衣料;织布人从公共仓库领取所需要的原料;生产这种原料的人,把原料送到公共仓库。其他一切需要分给每个家长以供他们个人使用或子女使用的物品,均采用这种方法分配。n取缔奢侈法 第二条 每

6、一行业里的十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都穿着布料相同、并且一般适合于各人职业的划一的洁净的衣服。每一行业都要用符合本行的主要劳动对象的颜色来作为标志,或者用其他的标志。 2、1843年,法国的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Dezamy,18031850)在他的公有法典一书中,将“分配法和经济法”作为第三章的标题进行论述。但与前面一样,仅是一种与现实脱节的空想,只是内容更为丰富。此后不到五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了。 德萨米的经济法主张归纳起来主要有:(1)“私有制”一词包含着滥用、分割、垄断、特权的意思,它是当时社会一切混乱、丑恶现象的根源,消灭私有制;(2)实行公有制,认为公有制的最好形式是公社;全部地区都

7、归公社掌管,由全体公民来耕作公社的土地,生产的一切东西都积存在公社的谷仓、仓库之中。在整个共和国境内,普遍一律地在所有公社之间实行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3)主张建立没有贸易的社会制度;(4)重视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3、1865年,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Prodhon),在其著名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对经济法一词也作了论述。 他认为,“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薄鲁东看到了经济法是补充,看到了有些经济关系是政治法和民法所不能调整的,需要由一个既体现国家政治权力,又体现经济自主的法律来对它进行调整,显然比空想共产主义者将经济法作为臆想的产物更接近实际了。 4、莱特(

8、Ritter)的经济法概念;1906年德国学者在其撰稿的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经济法”一词,用于概括有关世界经济的法规。我国的通说认为,莱特是第一个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经济法”一词的人。 5、一战以后(二十世纪初),随着德国一系列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的颁布及鲁姆夫经济法概念和赫德曼经济法基础的出版,经济法一词才有了较为完整的法律含义。 6、我国于我国于1979年后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对年后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对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认识,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经济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认识,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经济法学说。法学说。三、经济法的产生(一)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古已有之 自古以来,法律都是把对经济生活的调整放在第

9、一位的。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并不等同于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但并非法对经济关系的任何调整,都能形成经济法。经济法是20世纪新兴的法律部门。 1. 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的主要表现 (1)保护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关系的规范 ;汉穆拉比法典一共282条,就有121条是关于保护所有权的规定。如“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隶处买得或为之保管或金、或奴隶,或女奴,或牛,或羊,或驴,或不论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应处死。” (2)维护正常的交易及其他流转关系,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的规范; 古代经济不发达时,法律重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对债务人的权益十分漠视。十二铜表法表明:“债务人如不能偿还

10、到期债务,又无人为其担保,可由债权人将其拘至家中,并在一定期间后牵至集市出卖,所得金额用于还债,如无法出卖,则债权人将其杀死 。 (3)对市场秩序进行管理的规范; 市场管理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参与市场活动者及其行为施加直接的外在控制,如交易场所及其秩序的管理。自秦朝起,各朝代力求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 。 (4)关于税收制度的规范 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有国家就有税收。古籍中所称“夏后氏五十而贡”,描述的是夏部落在治理水患的公共活动中对周边氏族、部落取得权威,臣服的氏族、部落向夏部落贵族纳贡,并服从其调遣,派人参加治水、打仗等活动的图景,这可谓最初的、最原始的税收。 (5)国家直接参与、控制经济活

11、动的规范 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历史悠久,如盐、茶等,并非始自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由国家政权控制、管理的工商业或曰“官工”或曰“官商”。 (二)经济法产生的社会原因n1、市场失灵 n2、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n3、民商法失灵1、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首先,市场缺陷 (1)概念:市场调节机制无形之手的局限性。 (2)原因: 第一,市场障碍,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上出现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使得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进入施展其作用。主要涉及的是市场竞争秩序的问题。“竞争结果是无竞争” n第二,市场的唯利性,是指投资经营者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并往

12、往重视眼前可实现的利益,有些经济领域它不愿意进入。主要涉及的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私人资本不愿进入的问题。 n第三,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是指市场主体掌握的信息严重不足和滞后,不能适时调整经营决策,往往等到市场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积压后才能作出反映,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 其次,市场失灵【无用的无形之手】 n (1)概念:指市场缺陷在生产社会化后,显露出来并引发严重的后果。 (2)原因: 第一,由于生产社会化,经营者通过资本积累和集中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企业有雄厚经济实力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第二,产业革命后,科技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济部门、行业和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激烈。所需

13、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行业,风险加大,私人资本不愿进入投资。n 第三,生产社会化后,市场滞后所引发的产品积压和社会财富浪费,呈现量大和周期短的特色,社会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首先,国家调节机制【有形之手】的救济 (1)针对市场障碍,国家强势介入市场,规制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正对市场的唯利性,国家作为财产所有者,以国有经济的方式介入高风险和高额投资领域。 (3)针对市场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的方式,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n其次,国家职能的转变 n政治国家向社会性国家过渡。【守夜人与管理者】3、经济法的产生n

14、首先,民商法失灵 以私法自治为核心的自由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在:(1)所有权绝对,导致社会二级分化严重;(2)契约自由只是徒具形式;(3)法律地位平等,竞争自由;结果导致垄断,出现了大量的不平等、不正当竞争。 此外,出现了民商法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是。具体说来: (1 1)政府干预的社会关系是民商法不能调整的;)政府干预的社会关系是民商法不能调整的; (2 2)民商法的利益保护结构不适用保护公共利)民商法的利益保护结构不适用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益的需要; (3 3)民商法调节机制不适应规制违反公平竞争)民商法调节机制不适应规制违反公平竞争行为的需要。行为的需要。

15、因此,国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介入私人社会,需要一种新形式的法律。其次,民商法的社会化演变之局限n修正自由主义和个体权利本位的绝对化倾向 n调整财产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制度 。【再变,就不是民商法了?!】最终,经济法产生 n即便民商法的修正演变可以缓解些许矛盾,但其个人权利本位的价值取向,无法从根本上适应社会化的形势要求,不同于民商法的经济法出现了。(三)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原因n由市场万能到政府干预n长期的自由放任使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化为垄断竞争市场,资本主义危机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市场无所不能的崇拜,现实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系统研究市场的缺陷与政府干预的合理性。经济理论:市场神话、国家干预主

16、义 A、亚当斯密 提出了自由放任思想自由市场经济主义: 基本观点:财富应是物质产品,要基本观点:财富应是物质产品,要增加财富必须增加物质产品。国家(政增加财富必须增加物质产品。国家(政府)应实行自由放任主义,让价格机制府)应实行自由放任主义,让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这只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来调节经济,通过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来实现经济,通过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来实现物质产品的增加。物质产品的增加。 1、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即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国富论国富论2、经济制度的自发性“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废除,最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