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72191652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子课题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南京市天妃宫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网络环境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现代社会竞争益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据有 关部门调查,4-部岁儿童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4.89%。儿童 心理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及 时有效的进行教育干预,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发展为人 格障碍、精神障碍或违法、犯罪、吸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安定因 素。根据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 告显示,中国内地上网总人数为1.11亿人,

2、这其中16.6%是十八岁 以下的孩子,比2005年7月就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互联网”已 经成为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利用网 络获取各种最新知识、与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学习等。这都是一个正 面的现象。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刀。美国PEW互联网络与美国人生活 项目组调查显示,并且有64%的青少年承认,他们在网络上做一些不 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因此,小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 力较弱,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 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了解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网络

3、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家庭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购买了电脑,并联上了宽带网,可 是家长发现孩子对电子游戏是如此着迷,还有网络世界的精粹和糟粕 并存,让家长对网络不放心起来。担心孩子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 怕孩子交友不慎,心灵受到伤害。可是面对这些问题时: 家长往往束 手无策,有的把电脑锁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不买电脑。可是这样并不 能解决问题,孩子对网络的痴迷让家长很是头疼。3、网络环境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 处的需要;现在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随着电脑课 的开设,以及网络的普及,学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了新的变

4、 化,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如果学校想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4、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 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 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 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 容。而当今社会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必须适应网 络社会的需要。5、网络环境下小学生

5、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具有借鉴意义;现在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 于小学开展此类研究较少,对于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示范性。 因此,我校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将以小学为载 体,融合教师、家长、医生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这将对其他同类型小学开展此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 借鉴意义。基于以上几点,我校提出本子课题方案,开展研究。二、概念界定(-)有关概念网络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客观事物,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里网络环境是一种社会环境,指的是 互联网的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与互联网

6、有关的一切因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 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 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二)课题界定1、凡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影响的网络环境因素都是我们要 考虑的范围,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对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都要进 行研究。2、除了要考虑网络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还要充分利用网 络环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 心理学业、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 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 体辅导、个别

7、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强学校教师心 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 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整合的保障。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建立一个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教师、 家长、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促进自主学习发展;2、建立一个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 老师和专家能通过这个开放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提高;3、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各种 因素的影响研究,探索网络环境

8、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4、研究学校、家庭、社区综合性心理教育网络模式,充分调动各 种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理论依据(一)政策法规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 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 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 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 新的渠道。与

9、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 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 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二)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 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 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网络上生动丰富的网络信息与资源让学生对其有着浓厚兴趣。在生活中,小学生的地位是被动,被支配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口 常生活。角色也是固定的。而在网络中小学生可以任意扮演角色,可 以不用顾

10、忌的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 点,做自己的主人,让学生有成就感。(三)系统学依据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 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要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当然还包括学生自己,只有将各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 的功能才能优化。因此要研究怎样将各方面因素有机组合起来,能有 效调整各因素之间内容结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五、研究方法1、了解网络环境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采用调查分析 法、测量法和实验法;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的建设,主要采用文献法 和资料整理法;3、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

11、展的影响,探索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六、研究原则1、开放性和包容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信息,提供交流平台的地方,应该是能容纳各种资料和各种 思想的平台。2、科学性原则。该研究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因此必须在科学 原则指导下开展研究,避免出现研究方向偏差或出现重大失误。3、实用性原则。该研究最终是为了能成为一个探索网络环境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因此必须具有能适用于其他学校,并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七、研究过程及步骤1、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网络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网 络环境下儿童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12、2、建立网络平台,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培训,帮助他们能 方便使用该平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3、对实验教师和家长进行专业培训,保证研究活动的智力支持和 具体支持;4、探究对网络环境下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开 展各种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综合的教育干预模式;5、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如:网瘾)开展教育干预,如问题很难解 决,则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院力量进行治疗,配合以教育手段进 行干预;6、通过总结分析,整理研究成果,与政府、媒体或社会团体合作, 开展各种活动向社会介绍,从而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引起社会更大 的关注,从而反过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 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17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2006年1月17日。2、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3、李萍、沈浩、涂雄悦著,网络与孩子教育献给中国所有的父母与孩子,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4、吴增强、沈之菲主编,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年8月。5、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6、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