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72183886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与优化路径 庄海燕+刘迪+马乾摘 要:2014年以海南省18个市县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和生态文明制度等6个一级指标。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权重,以TOPSIS法计算得出各市县的一级指标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分别对其进行分级与排序,并运用Arcgis10.2绘制各类指标的分级与排名图件。结果显示,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沿海城市高、内陆城市低,地级与部分县级城市高、部分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低,沿东线快铁城市高、沿西线城市低的特征。最后,针对不同地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措施。关键

2、词:生态文明建设;改进熵值法;TOPSIS法;空间格局;海南省F124.5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17)11-0031-05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概念的正式提出并逐渐成熟还是在中国摸索新型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完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生态省、市建设的更深层次的创建工作,是生态城市的优化与补充1。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定量研究上,关琰珠等在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主线,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建立一个5层4个子系统共32项的指标体系。新指标补充了原有指标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对生态方面的表示也更周全2;蒋小平以河南省为例,从总体结构上将

3、生态文明评价分为3层,其中目标层由复合系统生态文明度一个指标构成,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子系统指标体系3。杜宇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生态文化,绿色政治制度,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和谐有序,以及資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共34个指标层4。一些学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方法上有所改进,引入了多种定量模型和方法,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朱玉林、李明杰和刘腾认为,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程度基于灰色关联。该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五个一级指标:改善民生、生态环境、生态治

4、理、生态与文化5。李勇等将模糊评价与灰色模型赋权结合在一起,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工作,有效解决了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6。杨开忠课题组在研究中提出生态文明指数(ECI),计算首先需要利用生态足迹的方法,然后以人均GDP和生态足迹作为基础数据,收集全国各地的相关数据指数化,主要反映单位生态足迹经济发展的规模7。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最常用的是基于PSR概念模型的层次分析法8-10,而评价模型构建方法最为常用的是线性加权11。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国外并没有对其做出明确的解释,也没有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生态保护等领域,而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研

5、究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上。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原则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平均加权法赋权,就引入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使权重分配更科学的专家咨询更加规范地评价指标。此外,这一时期的评价对象是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某些领域,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性能指标。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计了一个由58个指标构成的、包括15个主题和38个子题的最终框架,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目的和目标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启动平台12。海南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对整个省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演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为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

6、学依据和指引作用。一、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一)评价方法采用Z-Score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改进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TOPSIS法计算生态文明指数。因为前两种方法目前都是较为成熟的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Topsis法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由此获得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常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从而得出该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借此对进行方案优劣的评价。第一步是确定正负理想理想解V+与V-;第二步是分别计算评价向量正负理想解的距离D+和D-;第三步是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Ci越大,表明评

7、价对象越接近最优水平。当Ci=1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当Ci=0时,生态文明建设无效,处于混乱状态(表1)。(二)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源于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14年海南省环境统计年报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相关年报及工作汇报中获得。二、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评价(一)评价过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原则、理念以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和特色产业,提取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旅游、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制度等6个方面,构建由1个目标层、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表2),采用改进的熵值

8、法计算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的权重,具体指标和数据如表2所示。运用TOPSIS法计算生态文明建设6个一级指标以及综合指标指数,在Arcgis10.2软件支持下绘制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分级和排序图,结果如图1所示。(二)结果分析海南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往有很大提升,可分为、五个等级,等级最高的省会城市海口为0.874 8,处于理想状态,无论是总体经济水平还是产业结构以及循环经济,海口市都具有较大优势,生态经济发展体系较其他市县更为稳定和完善。位于东线沿海的三亚、陵水、琼海、万宁、保亭等5市,以及位于西线沿海的儋州市以及中部的五指山市的生态经济指数介于0.60.7之间,处于良好状态的稳定发展阶段

9、,主要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海洋经济的产业优势。特别是三亚作为海南南部地区的增长极和重点旅游城市,与陵水、琼海、万宁等3市均位于快速发达的东部快铁交通线上,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占据三亚市大半个经济市场,因为旅游城市发展的需求,三亚市在市容、市貌、循环经济等发展上,更有相应的制约因素促进整个生态经济循环发展;而儋州作为海南西部的中心城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大儋州校区均在其境内,这些因素都会促进生态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除西线的昌江的生态经济水平处于较差状态,其他9个市县均处于一般状态。随着十八大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西部地区市县发展拉开帷幕。环岛高速、2015年环岛快铁的开通方便

10、了各旅游线路的规划布局以及各市县间的交通联系,使得岛内各市县以及岛内岛外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海南省借助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良,被誉为全国唯一没有被雾霾侵占的地区。如图1所示,海南岛各市县的生态环境均位列、两个等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30.6),生态环境最佳的儋州市和最差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0.590 8和0.370 6,二者相差0.220 2。由此可见,各市县的生态环境指数差异不大,除东方和昌江的生态环境处于较差水平,其他各市县都为一般状态;整个海南岛的经济产业结构上看,1992年以前的产业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1

11、992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为主导产业,之后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到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开始略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较以往略有上升,特别是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多,且自然资源消耗大,加之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导致耕地和森林资源减少,特别是水资源的消耗导致多数地区淡水短缺、污染排放治理力度不够。从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来计算并说明海南省的生态人居状况,结果显示,海南省生态人居发展水平处于、三个等级;南、北、西部的核心地级城市三亚(0.794 6)、海口(0.720 9)、儋州(0.671 9)属于第个等级,生态人居状况良好,处于稳定阶段;东线所有县级城市包括琼海、文昌

12、、万宁、陵水,以及西线的东方、中线的五指山的生态人居指数为第等级,介于0.40.6之间;其余所有县以及自治县为第等级,最低的白沙黎族自治县为0.269 1,生态人居水平还有待于发展。总体来看,沿海地区的县级市以上城市以及中部的森林城市五指山的生态人居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主导产业,也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和特色指标。生态旅游主要从客房开房率、星级饭店数、等级旅游景区数三个方面来进行衡量。海南省的生态旅游涵盖、五个等级,整体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两极分化严重;作为我国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和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夏”之首的三亚市(0.834 8)无疑位列第等级,处于生态旅游

13、的理想状态;海口市(0.654 2)仅次于三亚市,处于良好状态;琼中和万宁属于第等级,南部中、西线的保亭、乐东、五指山、昌江属于第等级,昌江黎族自治县最低仅为0.056 9;其余市县均为第等级。保亭虽然等级旅游景区多,但大多与三亚市接壤且缺少星级饭店,游客大多会当天回到三亚市居住,这造成客房开房率和生态旅游指数低的主要原因;五指山市旅游设施比较完备,但由于区位劣势造成的交通不畅导致客房开房率低和游客较少;三亚市作为一线旅游城市之首难以真正发挥其辐射带动周边旅游发展的作用。海南省整體文化教育水平偏低,五指山最高为0.603 8,保亭(0.508 5)、海口(0.444 6)的文化教育水平处于一般

14、状态,其余15个市县的文化教育水平均介于0.20.4之间。生态文明制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等级的空间布局形态整体呈Y字型分布。处于一般状态的为琼海、临高、琼中、海口、东方,制度指数介于0.40.5之间;澄迈、万宁、昌江、乐东、文昌的生态文明制度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制度指数介于0.10.2之间,其余市县则位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发展阶段。总之,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有待于提升。由图1可以看出,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处于中等水平,除西南角的白沙(0.390 0)、乐东(0.391 9)、昌江(0.328 8)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较差状态,其他市县则处于一般状态,生态文明指数较高的分别是位于北部

15、的省会城市海口(0.585 3)、南部旅游核心城市三亚(0.540 4)、东部和西部沿海城市琼海(0.502 0)和儋州(0.498 3),其次是紧靠三亚的保亭、陵水和五指山,布局比较分散。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快铁沿线市县。三、结论与生态文明优化建设路径(一)结论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轨道,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模式,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不是很高,18个市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明显、各具特色。其中,生态经济和生态人居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处于中等水平,生态旅游发展极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文化教育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则成为影响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短板。综合各项指

16、标指数分级和排名,可看出生态文明各项指标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以下特征,即沿海城市高,内陆城市低;地级与部分县级城市高,部分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低;沿东线快铁城市高,沿西线城市低。(二)优化路径1.严守生态底线,提升生态经济质量。生态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基础,若管理低效则会严重制约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海南省应尽快完善并优化全省范围内的山、河、湖、海域、森林、湿地、公园等生态地域的生态红线规划工作,生态红线以内禁止任何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入特别是中部生态核心区四个市县以及西部的东方、白沙、临高、乐东、昌江等市县更应加强生态经济、环境的立法保护和管理;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保健食品、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特色、清洁、绿色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