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收租院》创作始末 口喻盈“中国美术界的原子弹”——始创于1965年的泥塑《收租院》,在’诞生之时的声誉与影响,足以用“爆炸性”来形容1965年底,《收租院》首次进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盛况绝非今日可以想象每天将近一万人涌入展厅,累计有300万人登记参观,七八个国家的大使馆要求去他们的国家展览主创者之一、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官乙回忆说在1979年的中国第四届文代会上,《收租院》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大优秀美术作品”然而,此后等待《收租院》的并非只有载入史册的荣光,还有直至今日也未平息的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这件“美术样板”作品难以忽略的“政治外衣”在时代语境的变迁中,《收租院》不断遭受从浪尖到谷底的两极评价从诞生之日起,《收租院》就是一件承担着明确政治职能的“订货”作品客户”提出需求,艺术家按需“生产、交货”这位“客户”就是当时的四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该陈列馆原是地主刘文彩的公馆,位于大邑县安仁镇,占地百余亩,极尽奢华那是在1965年5月,被作为川西“阶级斗争教育前沿阵地”的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希望以民间泥塑的形式再现解放前农民向地主交租的情形,挞伐“旧社会的罪恶”。
当年,刚刚30岁的王官乙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一场动员会之后,他与另一位青年教师赵树同一起,领着毕业班的5名学生奔赴大邑县美院的师生抵达大邑后,与陈列馆的两名美工、文化馆的一名干部和一位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集体创作队伍陈列馆方面提供的是民间传统泥塑式的思维与经验,甩泥造像,“多快好省”,对于“逼真”的要求与想象也跟王官乙他们的“学院式”经典雕塑不相同比如民间艺人的“求真”,会把实物的衣服披在塑像身上这种方式显然影响到了《收租院》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收租院》成了第一个大量使用“现成物件”的作品,扁担:箩筐、大斗、小秤、风谷机……这些地主庄园中原有的陈列物件,还有从当地农民那里搜集到的农具,都直接成了雕塑作品的构成部分一切都为了能让农民看得懂比如在“狗腿子”旁边一定要站着一条狗;比如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一望即知的脸谱化表情和姿态;比如与真人相等的体量从场景设计到人物的细节,都要经过集体讨论产生正如王官乙在后来的创作阐述中所写的,“要党的事业,不要个人事业;要集体观念,不要个人杂念;要有统一风格,不要个人突出”,就是他们当时的工作方式经过半个多月的讨论酝酿,泥塑《收租院》最后确定了114个人物,其中男性82个,女性32个;有17个老人,18个孩子;正面人物96个,反面人物18个(外加一条狗);实物道具的数量则多达50余件。
既要表现地主阶级的残酷凶狠,又要表现他们的虚弱;既要表现农民受压迫的悲惨痛苦,又要表现他们的反抗精神;既要表现当时当地的冷酷现实,又要预示前途和未来”《收租院》设计了“送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怒火’:的情节长卷以一位拄着棍子蹒跚交租的瘦弱老妇作为开篇,以一位紧握扁担、怒火中烧的蹙眉壮年作结尾,“为其走出收租院之后埋下伏笔”有意思的是,整个雕塑设计完全结合陈列馆里原有的收租院建筑布局,人物的神情、姿态、动势、出场顺序等都环环相扣,比如整个群雕里惟一有人物原型对号入座的“刘文彩”,出现在“算账”一节中就极有讲究——他的位置刚好是开篇受欺压的老妇和结尾欲反抗的壮年两个雕像的目光交汇点设计构想出来之后,既没有时间按传统的做法画设计图,也来不及做成小样创作组向当地农民求援,请他们带上箩筐、背篼等,在现场模拟交租的情景不久,上级部门又派来彭县川剧团的演员到地主庄园陈列馆帮助创作在留存下来的资料中,川剧演员们身穿戏服,摆出漫画式的夸张造型,将《收租院》的整个雕塑设想表演出来,拍出的“剧照”后来被剪接形成长卷设计图而创作组成员在集市上抓拍的农民照片,则成了进一步丰富雕塑造型和样貌的素材经过四个多月的流水作业,土洋结合的庞大泥塑群像《收租院》终于赶上了在1965年国庆节向公众预展。
而早在《收租院》完成之前,其声名就已经远播全国这是因为,全国美协的负责人华君武、王朝闻到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视察工作时,目睹了《收租院》的创作现场,华君武立即兴奋地儆出了“这是美术界原子弹”的评价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如此“又红又专”的作品,在“文革”浪潮中竟然也未能免遭批判据王官乙回忆,“红卫兵”们当时对《收租院》的批判是:悲苦有余,反抗不足,斗争只是停留在意象,却没有实际行动地主老爷作威作福,难道我们的阶级兄弟这么好欺负吗?于是,就在北京故宫奉先殿的展览现场,创作组开始了对《收租院》的修改,增加了“造反夺权”和“继续革命”两个部分,农民拿起了枪杆子创作失去了情感的真实,不像我们刚开始的作品那么感人了……”王官乙说整个“文革”期间,《收租院》共有四次大规模的修改去年3月8日起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的《收租院》,是四川美术学院1974年开始、1977年完成的玻璃钢镀铜翻制再创作当时“文革”已接近尾声,这个版本的《收租院》又恢复了接近1965年原作的样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