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zussh****1496 文档编号:272095369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中考习题(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10分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缘:_(2)俨然: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渔人甚异之 译文:_林尽水源 译文: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

2、,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2分)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3分)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注释】肆:

3、尽力。 靡(m):没有。 暧:隐蔽。 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3)10分7(

4、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填序号) 其中往来种作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既出,得其船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4)10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5、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5)10分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D处处志之 志:记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

6、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

7、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6)17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茹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大道之

8、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道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 (2)无论魏晋 (3)选贤与能 (4)是谓大同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2分)11“此人一一为具言

9、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3分)12从桃花源记与小道之行中,你认为两篇文章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7)8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8)12分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

10、误的一项是( )(2分)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土地平旷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 D.来此绝境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

11、,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9.请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9)7分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0)12分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武陵人/捕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