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现代文文答习题格式和诗歌赏析答题格式

zussh****149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62.50KB
约18页
文档ID:272084405
中考现代文文答习题格式和诗歌赏析答题格式_第1页
1/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与古诗鉴赏攻关秘籍考查现代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一、 内容概括题型        二、 结构分析题型      三、 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      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 题型示例 】   例1: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 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技巧】  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2、递进式(现阶段,以总分总式最为多见先总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分写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 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4、 【方法技巧】 (1) 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判断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说明对象:答题技法:看题目或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病毒》一文的说明对象:病毒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说明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4、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6、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方法技巧】 1、 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注意和作诠释作区分 2、 (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 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 【 方法技巧 】 1、明确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多直接说明前面的一句话)          (2)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的…特征;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作比较:清楚明白的说明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 (5)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查的一般模式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楚明白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特征)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说明方法的考查是2个甚至是3个。

 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如: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漫话对联》)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或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六、语言品析题型 【题型分类】 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  1、 先解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2、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解词 (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2:( “走进森林” “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3:  (“农药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之一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表示除了农药外还有其它的污染源,去掉后成了农药是主要来源,显得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备注:所考查到的一些副词,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限制作用,有的起强调作用,去掉后意思虽然没变化,但语气上有变化 3.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和 4. 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5.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    2、 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    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

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 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1、   【 题型示例 】  例1:《枯木的妙用》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2《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结合相关知识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例4 《人类水资源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如:加强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控制水的使用,节约用水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