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72016056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实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水稻病害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0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7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约20多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重,一直被认为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病毒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主要有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为种传病害,目前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的发生不断加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国内检疫性病害,现已蔓延至长江以北地区。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杂交稻制种田的粒黑粉病发生严重,杂交稻后期的叶

2、部病害,如叶尖枯病、云形病等也成为局部地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实验实习一 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一)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 1. 症状 该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除叶片病斑外,其余部位症状均为病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有灰色霉层。叶片病斑有几种类型:慢性型病斑为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层为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一般于病斑背面产生霉层;急形性病斑为水渍状不规则形,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大量霉层;白点形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褐点形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间。注意观察各种病害症状发生部位、形状

3、、颜色、有无霉层等特点,联系品种抗病性、生育期和环境条件分析各种叶瘟类型的病害发展趋势,比较慢性型病斑和急形性病斑的差异。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病组织气孔成簇生出,淡褐色,顶端屈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具两个隔膜,孢子基部足细胞明显。用挑针从病组织表面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大小、颜色、分隔数;病组织徒手切片,观察分生孢子梗着生、颜色和顶端屈折状特点。 (二)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其次是叶片。病斑形状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

4、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观察病害标本,注意病斑发生部位、扩展方向、子实体类型。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淡褐色,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梢溢缩,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易产生菌核,菌核黄褐色,扁球状或不规则形。挑取少量菌丝制片镜检,注意菌丝色泽、分枝和分隔特点,比较幼嫩菌丝和老熟菌丝形态差异。观察PDA培养基上菌核产生情况。 (四)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1. 症状 该病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绿色孢子座,后包裹整个颖壳,颜色逐渐变为墨绿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

5、粉状物。孢子座表面可产生黑色、扁平、硬质的菌核。注意观察不同时期的病粒和孢子座颜色的关系,解剖病粒,观察孢子座内部颜色层次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真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表面有瘤状突起,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子囊壳内生于子座表层,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丝状。挑取孢子座表面粉层制片,观察厚垣孢子大小、形状、颜色、着生特点及表面结构。用有性态切片,观看子囊壳排列特征、子囊孢子形态。 (十二)稻胡麻斑病(Biplaris oryzae) 1. 症状 叶片病斑椭圆形,有黄色晕圈,内圈褐色,有时中央还呈枯白色坏死状。穗颈、籽粒、枝梗和谷粒病斑均为褐色,表面产

6、生黑色霉层。与稻瘟病比较,叶片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病斑数目多少,霉层颜色深浅。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双极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褐色,倒棍棒形,多数弯曲,脐点基部平截。重点观察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和脐点特征。 (十四)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1. 症状 有几种类型,叶枯型:病斑长条形,颜色黄白色或枯白色,病健交界清晰,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急性型:病斑暗绿色,似开水烫伤状,有菌脓产生;凋萎型:病株叶片失水、青卷,最终枯死,卷曲青枯的叶片内可见菌脓;黄叶型:幼叶均匀褪绿,或产生黄绿相间宽条斑。重点观察叶枯型症状特点,怎样与生理性枯黄区别?

7、如何观察菌脓?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鞭毛单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落蜜黄色,粘性。切取病健交界叶片组织33mm,置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喷菌现象。通过实验,学会了用哪些方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十五)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1. 症状 病斑初为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后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条状枯白色条斑,对光观察,病斑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较多细小的深蜜黄色菌脓。注意病斑分布、形状、数目、是否透明,菌脓大小和数量。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与稻白叶枯病

8、分别为水稻黄单胞菌的两个致病变种。二. 麦类病害我国种植的麦类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小麦上病害种类有100多种,危害较大的20余种,其中危害叶片的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各种叶枯病等,危害穗部的主要有赤霉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粒线虫病、籽粒黑胚病等,危害根部和茎杆的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秆锈病、秆黑粉病、胞囊线虫病等,全株性的病害主要有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黄花叶病)等,每年在各地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大麦上病害种类有40余种,主要病害有条纹病、网斑病、云纹病和坚黑穗病等,以条纹病危害最大。实验实习一 麦类病害识别与鉴定(一)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

9、ormis f.sp. tritici ) 1. 症状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2.病原 条锈病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病菌夏孢子堆长椭圆形,橙黄色。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有短柄。 (二)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 1. 症状 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

10、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而比条锈病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叶锈菌是全孢型转主寄生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暗褐色。 (三)小麦秆锈病(Pucci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1.症状 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

11、,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夏孢子单胞,暗黄色,长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有柄,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壁厚,圆形或略尖。 注意观察比较三种锈病夏孢子堆发生部位、排列、色泽、破裂情况及冬孢子堆的特点,有何区别?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切片,比较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方面的区别。对于较难区别的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夏孢子,可用浓盐酸或浓磷酸处理后观察原生质浓缩情况,叶锈病菌夏孢子原生质浓缩成1个圆

12、球,而条锈病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则浓缩成多个圆球。 (四)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 1.症状 赤霉病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后期病部出现黑色颗粒状物。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霉层。观察病穗,注意病穗颜色变化,病部有无粉红色霉层和黑色颗粒状物产生?籽粒与健粒有何区别? 2.病原 有性态属于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真菌。子囊壳烧瓶状,深蓝至紫黑色,表面光滑,顶端有瘤状突起为孔口。子囊棍棒状,无色,内生8个子囊孢子,呈螺旋状排列。子囊孢子无色,弯纺缍形,多有3个隔膜

13、。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大型分生孢子多为镰刀形,稍弯曲,顶端钝,基部有明显足胞。一般有35个隔膜,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成堆时呈粉红色,一般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挑取病部霉层,制成临时玻片观察,注意病菌分生孢子形状,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观察子囊壳切片,注意子囊壳形状、颜色、子囊和子囊孢子特征。 (五)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 1.症状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

14、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病株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观察病株,注意危害部位,病部霉层特点及有无黑色颗粒状物产生?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真菌。菌丝上垂直生成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成球形,梗上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闭囊壳为球形,黑色,外有发育不全的丝状附属丝。闭囊壳内含有子囊930个。子囊为长椭圆形,内含子囊孢子8个或4个。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八)小麦纹枯病(Rizoctonia cerealis ) 1.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白穗等

15、多种症状。返青拔节后形成发病高峰,初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株基部可见白色菌丝团,后期可见褐色扁平状的菌核。观察病株基部,注意叶鞘及茎杆上病斑形状和颜色,有无菌丝团和菌核?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病菌不产生任何类型的分生孢子,初生菌丝无色较细,分枝处多缢缩变细。菌丝老熟后变褐变粗,分枝和隔膜增多。菌丝分枝与母枝之间几乎呈直角。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成不同程度的褐色,表面粗糙,不规则。观察初生菌丝和老熟菌丝玻片,注意其粗细、分隔、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病部菌核,注意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九)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ms)1.症状 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症状最为明显。苗期受害,根部变黑腐烂,病苗叶片黄化,生长衰弱。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即黑脚)。灌浆期病株常提早枯死,形成“枯白穗”。如土壤潮湿,在病株基部叶鞘上生有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壳。观察病株基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