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

上传人:zussh****1496 文档编号:272012372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办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现代文阅读复习建议现代文阅读复习误区:(1)草草带过、匆匆收场。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题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好靠运气,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往往草草带过、匆匆收场。(2)理论上讲得多,实际训练少;(3)训练之后,只对答案,不教方法,有些甚至连答案都不对,让学生自己对答案。(4)甚至把它当作难啃的石头而丢在一边根本不复习。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想法。阅读题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再者,做阅读题也并非毫无规律。课本及报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我们也可自己探索一些方法。为此建议:除上新课时结合文体特征讲解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以外,还应注意:1、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习惯和答

2、题习惯。阅读心态:静心阅读,阅读习惯:至少阅读三遍,独立解读文本。这种能力的培养靠教师的引领与示范。告诉学生每一遍阅读的任务是什么。(1)内容(2)脉络(3)主旨和写作意图。老师重在帮助学生弄懂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教师应着重讲如何读懂的而不是讲题目的答案。答题习惯:学生答题的弊病:答非所问,答非所思,答非主旨,答非文本,答非语文培养好习惯:答依所问,答应思考,答据文本,答重主旨,答要规范具体地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完全篇再做题的习惯;圈点勾画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用主旨关照每一道题的习惯;想好了再答题的习惯;从文本找依据的习惯,推敲答案的习惯等。2、指导学生多思考多回味

3、,思要深,点要全,要总结答题方法。例如读文化散文,要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现实意义。又如词句理解题,如何分析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何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都有规律所循,要及时总结。3、重视结构段的分析,要分析哪一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哪一句或哪几句是阐释句、举例句、描述句、结论句等,它们排列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把这些搞清楚了,不仅会做第五题句子连贯题,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以及写作分段都有好处。4、加强表达训练,理思路,锤语言,做到有层次的回答问题。学生答案在表述上的明确性、完整性和层次性是现代文阅读的得分关键。读懂了文章,而不会答题的学生,或不能清晰表达,

4、有层次的表达答案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推敲和修改答案的习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斟酌出最完善的答案。然而,有相当多的学生做阅读题,懒得独立分析思路、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只等着对老师的答案加以接受或否定。而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自己直接报出答案。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说,多写。前提是教师自己要学会判断答案的核心,层次。(1)教师自己先做题,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命题人答案的科学性与不足。不可完全依靠答案,或部分依靠答案。(2)引导学生比较答案,推敲答案。5、根据文体特点和考点,总结规律,指导方法。在复习中,不要形成太多过于抽象的东西,

5、要多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从而习得方法。如要求学生读三遍以后才做题。三遍阅读应各有目标,整体感知,应该感知哪些内容如圈点勾画,应该勾画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如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究。如散文阅读,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以及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1)寻找文章的“形”(写了什么事、描绘了什么画面),了解文章内容;(2)拎出文章的“线”,理清文章脉络。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情为线;以主题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游踪)变换为线。(3)进入文中的“境”,体会作者的情。(4)识别文章的“眼”,感悟文章的“神” 。(风雨人生的风雨;对待风雨的态度);(5)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表达美。散文勾画:画面,主旨句,过渡句,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歌曰:阅读答题有歌诀记说议、各有道,辨别文体很重要。理思路、悟旨要,整体面貌先知晓。审题干、定区域,问题在心文中找。定要点、分层次,表述规范语言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