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zussh****1496 文档编号:272012363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触龙说赵太后 教案教学设计触龙说赵太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中尊称与谦称。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结合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3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曲折委婉的语言艺术。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疏通、评判、翻译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父母应为子女作长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爱的危害性。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理解课文文言词语和句式。难点:对触龙曲折委婉的劝谏语言的理解。解决办法:让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文言词语和句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层背诵课文第三段。领悟触龙的劝谏语言。教师要介绍作

2、品背景材料,对课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要点拨、归纳。学生活动设计1借助课文注释与工具书自读课文。2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兴趣,加深理解。3制作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知识卡片,积累文言知识。4讨论课文层次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评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5讨论触龙的劝谏语言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已经学过两篇“谏说”类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谏说”方面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成功。烛之武善于抓住矛盾,分析利弊,逐层深入,正反剖析;而邹忌则善于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类比推理。这都是因为他们能够从“谏说”对象的利益、心理出发,统观全局,并且

3、具有很高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谏说”类的文章触龙说赵太后,看看触龙的“谏说”又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2背景及人物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位,因年小故由赵太后(即赵威后)执政。此时,秦见赵新旧交替,国内动荡不安,以为有机可乘,便发兵攻赵。赵向齐求救,而齐则要赵让孝成王之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才出兵。赵太后溺爱小儿子,坚决不肯让长安君去做人质。于是触龙出面劝说赵太后,终于使她同意让长安君去做人质,齐国才出兵救赵。赵太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威后。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威后执政。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赵威后问齐使的一段对话,她先问齐国的年成和百姓,然

4、后才问齐国国君,并对齐国两个贤士不被重用,一名孝女没有受到敬重要深表不满,体现了她以民为本的政治见解和积极用士的精神,是个开明君主。这是她最终接受触龙劝谏的思想基础。触龙,赵国的大臣,担任左师。他年龄大、资格老、关系深,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目光长远、对赵国忠心耿耿,这也是他劝谏成功的基础。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强(qin)谏心唾(tu)其面揖(x)之有所郄(x)恃(sh)辇(nin)耆(sh)食不肖(xio)没(m)死沟壑(h)媪(o)持其踵(zhng)挟(xi)重器膏腴(y)百乘(shng)(2)注意以下句子的诵读停顿日食饮得无衰乎太后之色少解年几何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老臣窃

5、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则为之计深远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读出一些味道。提示:第一段太后的话,要读出恼怒、严厉;第二段触龙的话要读得恳切、舒缓;第三段触龙的话,求职要读出影射之味,“甚于妇人”要读得风趣,“老臣窃以为”要读得轻松,“则为之计深远”要读得深沉,“岂非”要读得肯定。第四段触龙的话要读得从容、深沉,表现出忧虑。5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1)古今异义“用事”:执政。“丈夫”:男子。“徐趋”:小步快走。“疾走”:快跑。“百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没死”:冒着死罪。“至于赵元为赵”:到了的时候。(2)通假“耆”通“嗜”,“反”通“返”,“奉”通“俸”。(3)活用

6、名词用作动词:“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使动用法:“没死以闻”(使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贵)动词用作名词:“其继有在乎”(继承人)(4)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该不会吧)“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难道不是吗)“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凭什么)(5)尊称与谦称完成课后练习三,然后加以整理。(6)一词多义完成课后练习二“质”“及”“甚”“少”“异”“为”。补充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乃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却)赵氏求救于齐(向)于和于身也(在)甚于如人(比)6扩展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切忌望文生义。古今词义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

7、义范围扩大。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般江河。2词义范围缩小。例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则缩小仅指夫妻中男的一方。3词义的转移。例如“是”古代的意思是跑,而现在转为行走。4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谤讥”是中性词,而现在则为贬义词。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在是一个双音合成词。例如“地方”“至于”。7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附:板书设计说的原因说家常说说的内容说爱子说的结果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分析课文内容,赏析劝谏艺术1在“说的原因”一段中哪几个字突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一个“新”字,表明赵国国内正处新旧交替之际,局势不稳。一个“急”字突出了秦趁虚而入的急

8、切。一个“必”字表明齐国要求长安君为人质的坚决。一个“乃”字强调了出兵的必要条件。2大臣强谏后,太后的语言中哪个字突出表现了她的固执任性、蛮横专断?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必”字充分表现了太后固执任性、蛮横专断的性格。这个字照应了前面齐国条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锐化。3触龙在说家常中说了哪几层意思?在说太后中起什么作用?说了四层意思:谒见目的,问起居,问饮食,谈养生。作用是缓和气氛,消除太后戒心。4理解性背诵课文第三段,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左师公说爱子的主旨是什么?(2)哪些话是为这个主旨伏根的?(3)哪些话反激出这个主旨?(4)哪些话论述了这个主旨?5这段话骨子里是批评太后不为

9、长安君作长远打算的,为什么太后乐意听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的?这是因为触龙能体贴太后对幼子溺爱的心情,先从为自己幼子求“补黑衣之数”入手,影射长安君,从感情上让太后产生共鸣;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衬,激赵太后的反驳,顺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着又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与太后一起动情回忆疼爱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6如果说前面触龙还是曲折迂回、旁敲侧击的话,第四段就直接阐明观点了。说说这一段是分几层讲的?第一层提出两个“有在者乎”的历史事实,欲擒故纵。第二层分析“无有”“不闻”的原因,得出规律。第三层水到渠成,类比长安君,批评赵太后,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第四层巧妙地归结到

10、“爱子”这个话题上,刚而转柔,使太后深受感动而醒悟。7本文善于用精当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试找出反映太后心理变化的细节描写。“盛气而揖之”“太后之色少解”“笑曰”二、总结、扩展本文是战国策中写谋臣巧谏成功的最佳篇什之一。其所以能干载传诵,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远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启迪。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善于用轻松细致的笔触,描写人物委婉亲切的说辞,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古文观止对触龙说赵太后评曰: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人。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

11、太后之欣然听受也。课文鼓励子女培养独立奋斗、创业立功的自立精神,而不应依仗父母财产权力的荫庇坐享其成的重要思想,这一点对今天也有深刻的启迪。三、布置作业1阅读古文观止中选自战国策的赵威后问齐使。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课文读后感。附:板书设计谒见目的问候起居缓和气说家常问候饮食解说养生说太后说补卫将心比心说燕后智用激将点主旨说辞之纲说爱子忆送别设身处地摆史实欲擒故纵得规律水到渠成批大后击中要害归“爱子”刚而转柔资料库一、译文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

12、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左师触龙愿意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

13、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

14、样。”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

15、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二、背景材料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