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遗忘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4KB
约8页
文档ID:271746063
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遗忘_第1页
1/8

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遗忘摘要:今年5月以来,“魏则西求 医财尽人亡事件”“医生陈仲伟被杀”“雷 洋死亡”等网络热点新闻频发,但大众 和媒体的注意力都很短暂,许多重大新 闻虽然轰动一时很快就在新的热点新闻 出现时被淹没了本文从记忆心理学理 论出发,以百度和微博指数为分析数据, 观测某热点事件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与 公众记忆的关系,以此来分析网络热点 新闻是如何在公众记忆中被遗忘,探究 公众记忆中网络舆情的遗忘机制关键词:舆情记忆遗忘今年5月以来,网络热点新闻频发 5月1日“魏则西求医财尽人亡事件”,5 月5日“医生陈仲伟被杀事件”,5月8 日“雷洋涉嫖死亡事件”,之后又有“高 考减招”掀起波澜这些都是曾经轰动 一时的网络热点新闻,吸引了舆论的广 泛关注,但也都在新的热点新闻出现时 又偃旗息鼓,甚至销声匿迹了最好的 公关不再仅仅是删帖,而是出现另外一 个热点大事件,便能迅速转移人们的注 意力可以说,一个热点事件在公众记 忆力逐渐被销声匿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被其他新闻议题覆盖以至于被社会记忆 遗忘的过程因此本文将从记忆心理学 理论出发,观测某热点事件从兴起到衰 落的过程与公众记忆的关系,以此来分 析网络热点新闻是如何在公众记忆中被 遗忘的,探究公众记忆中网络舆情的遗 忘机制。

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生理性遗忘 在信息爆炸、新闻产品“麦当劳化” 生产的当下,受众对于议题关注的兴趣 呈现出S型曲线的规律,即对于信息的 关注从缓慢递增一快速递增f缓慢递增 一兴趣越来越少的过程①而受众对于 媒体给予信息的遗忘也伴随着整个记忆 形成的过程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表明了人的 遗忘规律:遗忘的整个过程是不均衡的, 在学习的最初遗忘很快,之后逐渐变缓, 经过一定的时间,遗忘就趋于平缓了 这就是遗忘发展规律的“先快后慢”规 律也就是说,输入的信息会成为人的 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进行及时复习, 这些信息就可能会被遗忘在5月1日披露的“魏则西求医财 尽人亡事件”中,一开始,网民们将百 度推广和医疗问责推向风口浪尖,微博 话题指数居高不下,公共平台对此 网络热点新闻的评论甚嚣尘上,传统媒 体的“两微一端”也对此案件进行了跟 踪报道,一瞬间“魏则西案件”的网络 舆情呈现出了 “井喷式”地爆发在持 续了五天左右后,从5月6日起,网民 对于魏则西的案件的关注度开始迅速下 降这种趋势与“先快后慢”的艾宾浩 斯记忆遗忘曲线趋势相一致,符合人的 记忆生理遗忘规律受众记忆系统中对 议题的印象与对舆论本身的关注度总体 上符合人类记忆和遗忘的客观规律。

从 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从蹿红到衰落 的发展演变过程本质上是信息作用于受 众的记化和遗忘系统的过程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被干扰性“搁 置”记忆的干扰理论认为,随着输入和 归类越来越多的新信息,大脑提取线索 的过程也越来越困难我们所失去的, 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其原 因主要是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O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对于某件事情 的遗忘绝大部分来自于其他信息的干扰, 即之后习得的经验将影响个体对于之前 习得的经验的记忆而根据这个记忆的 干扰理论,那么对于网络舆论本身而言, 能解救当前网络舆论主体的人或事情, 只有下一个呈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网络舆 论主体网民对于魏则西的微博提及量从5 月6日起开始呈现急速下降的状态,是 因为当天“医生陈仲伟被杀事件”的帖 子讨论一夜之间在微博间形成了一 个新的舆论焦点,并且5月8日再次掀 起“雷洋涉嫖死亡事件”波澜可以看 出,新的信息刺激将干扰公众注意,网 络新闻舆论热点的快闪更替,干扰了公 众对于已有新闻热点的关注,稀释了公 众对于特定新闻事件的注意力,让当前 的网络舆论热点在之后的新信息的刺激 下变成“明日黄花”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带来了大众专 注力的碎片化,上一个大众关注的热点 将很快地被下一个热点新闻淹没。

可见, 当互联网上舆论热点的更替速度快于受 众的兴趣懈怠速度和遗忘速度时,新的 信息刺激将给公众已有的记忆带来干扰, 使得已有记忆在个体记忆系统中被搁置, 甚至被遗忘网络新闻给予的新的信息 冲击着公众的己有记忆,带来记忆心理 学上的倒摄抑制,使得后习得的经验超 越先前的经验因此,对网络舆论本身 来说,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新舆论热 点的出现会不断转移公众的视线,掩盖 了未解决的旧闻,而公众的记忆就在这 纷杂的网络环境刺激下不断地被刷新信息相似性导致公众记忆“再唤醒” 人们对记忆的遗忘效果主要受两方 面因素的制约:相关信息的刺激程度和 事件随时间的慢慢消逝从魏则西的整 个案件发酵进程上看,在网络舆情集中 发酵的那段时间,官方并未在网络舆情 面前进行有力回应,无法给公众提供关 于魏则西案件的新的信息刺激,同样也 加快了公众对于该案件的遗忘进程从“雷洋”关键词微博提及量和“雷 洋”百度指数趋势上看,除了事件刚刚 爆发时引起的搜索指数增长外,5月14 日都引起了明显的小幅度关注增长这 是因为5月14日雷洋案件有了新的进 展一一初步尸检结束,等待病理结果 新的信息的刺激,让网民们再一次投入 到雷洋死因的讨论中,这就是公众记忆 受信息刺激的反复性。

除了舆论记忆和 遗忘的反复性外,记忆还会因相似性信 息的刺激而被“重唤”在现实生活当中, 归于沉寂的网络热点舆论事件并不会完 全从我们脑海中抹去,有时候当我们看 到相似性的热点案例出现时,“历史旧闻” 也会从布满尘埃的过去记忆中变成“新 闻”,变成一个个汹涌的网络舆论热潮, 比如2013年复旦大学宿舍投毒案能让沉 寂多年的“朱令案”再次活跃于人们关 注的焦点在“魏则西案件”过去20多天之后, “内蒙版魏则西”的新闻再次出现在公 众视野中内蒙古的一位患者 包桂 荣,她的求医经历与魏则西相似,这种 相似性的新闻唤醒了公众记忆中的有关 魏则西的浅层记忆,瞬间有关医疗问责 的网络舆论再次席卷而来因为“内蒙 版魏则西”的新闻差不多在5月21号的 时候出来,所以有关魏则西的微博关键 词提及量在5月22日有了明显的上升 可见,“内蒙版魏则西”事件的爆出,对 于公众唤起“魏则西事件”有一定的刺 激作用根据个体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个人的短时记忆往往都会因感兴趣的信 息、与过去相联系的信息被注意,然后 经过提取并加以复述后,在个体记忆系统中形成长时记忆因此,不管是“内蒙版魏则西”还 是十年后再次被挖掘出来的“朱令案”, 当“过去的新闻”被套上新的由头的时 候,提供了相似的记忆点,都将唤起公 众记忆深处那被搁置的信息,重新唤起 公众对于该事件的讨论热潮。

信息过载导致公众记忆力降低在信息碎片化又过载的网络环境中, 公众可以被一个网络热点消息瞬间点燃 自身的表达激情,也会在另一个新热点 的出现而瞬息转移关注,热点事件的蹿 红期和衰落期都是急速上升或急速下降 的每一件能够引起广y之关注的热点事 件可以在瞬间吸引公众的眼球,但当“后 浪”热点新闻一出现,“前浪”新闻又被 推倒进公众记忆的垃圾桶里在公众的 注意力和记忆里,热点新闻来得快去得 也快某种意义上来说,说明大众的专 注力或记忆力进一步降低在信息过载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似 乎变成了 “快闪式”的消费品在互联 网中,公众在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失 去了有效选择信息的辨别能力公众们 一方面因为斑驳陆离的新信息而好奇去 密集关注,去热议,另一方面又在过载 信息的冲刷中忘记了对于前一件热点事 件的关注热情在海量信息的疯狂轰炸 中,公众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处于被动状 态,对于网络信息包括网络热点新闻的 专注力和记忆力也在信息过载中被降低, 使得公众对于网络热点新闻的记忆在过 载信息的网络环境中不断被新信息“刷 新”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栏目 责编:陈道生注释:①邵 鹏:《论媒介记忆的维 度、机制及其镜像》,《新闻前哨》,2012(6)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