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
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2 综合课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