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 教案教学设计 寄黄几复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寄黄几复授课人:华天时间: 教 学 目 标知识 目标①了解宋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了解黄庭坚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能力 目标①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情感 目标体会古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在感悟意境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方法鉴赏、讨论、背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宋代诗歌承唐诗而来,继续在文学史上引领着诗歌创作的发展,并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更是以其生花妙笔,开创了江西诗派,后人称他的诗歌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诗人,领略一下他的“点铁成金”手段 可以请同学背诵一下学过的唐宋诗词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一、介绍作家作品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二、朗读课文 进行朗读指导: 提示: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调或词组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三、解读诗歌 1、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浓情厚意的诗文,作者从友人和自己所处的两地间距入手,通过回顾二人的交往,叙述当下的处境,展现友人的品质,表达作者对他的关切和怀念 2、分析诗句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用“海”指居处,见海天茫茫,突显二人相隔遥远 此外“我居北海”、“君南海”均有出处,属“字字有来处”《左传.僖公四年》∶楚成王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居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说出一些名人名句,并作简单介绍 学生齐读(发挥想象,把抽象诗句化成形象画面) 可以从友情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回忆一些关于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复习初中曾经学过的一些诗句,在背诵的过程中自主鉴别诗人创作风格的异同 由诗入画,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诗歌的主旨 通过背诵,激活课堂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寄雁传书谢不能”∶承接上句,相隔自然通鱼雁,但诗却出人意表,鸿雁竟拒绝传书! “寄雁传书”是常用典,见《汉书.苏武传》谢不能”出自《汉书.项籍传》∶“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立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 王勃在《秋日登府滕王阁饯别序》中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在这里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我托雁儿为我捎信,雁儿却谢绝了诗人在此大胆地运用了“点铁成金”的手法,变陈熟的典故而立生新意此句又将鸿雁拟人,感情涌现 这两句以遥远的距离,音信难通为感情的触动点,表达出深深的情意和关怀诗人用“景句”写“意句”的技法,把自己孤苦冷落的心境,友人闪亮的品质折射出来,既体现出关切与怀念,又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要重点讲解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 波,舟楫恐失坠 “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 同学思考:上下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景为抒情作铺垫) 学生思考: 这两句作者都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 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诗人用“桃李”、“春风”两词,把昔日与朋友相会的阳春美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一杯酒”把欢乐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两人离别后各自在“江湖”中流转和飘泊,每逢“夜雨”之时,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此情此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可见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殷。
这一“乐”一“哀”的表达,形成对照,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两句全部是用名词的连缀,且是平常的事物,是陈言,但配搭得宜,创出清新隽永的意境上句写以前相聚情景,下句写十年来分别心情 对照∶上句喜,下句悲;上句回忆,下句眼前;上句是二人刚得功名,春风得意;下句失意流离 “意”“象”结合: “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试以此为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找出类似的句子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复习从前学过的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关连时空,写人生之苦乐,诗歌运用数字,能够将不同时空的情事勾连,从时空的纵横跨度展现人生的.悲欢苦乐,容纳丰富的生活与时代内涵 “一杯酒”虽是平常字眼,却关连当日友朋京城相聚的轻松快意,与“桃李春风”组合,写尽了阳春烟霞之景,少年得意之态;“十年灯”写两人分离之久,漂泊之苦,再现险恶江湖、夜雨孤灯、深宵不寐的情景,表达出相互间阻绝不断的浓浓思念与牵挂。
类似: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写空间之阔远,突出漂泊天涯、离家日远的孤寂,“百年”状人生之短暂,强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时空交错,写尽了杜甫艰难潦倒、晚景凄凉的苦难人生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对照∶上句说其清廉,心思用在治病和读书上,无暇理家居;下句说其善治病古代以治病喻治国,《国语.晋书》∶「上医医国,其次救人」即说黄几复已有政绩,为何仍不受重用?「持家」句为为拗句,首二字平声,后五字仄声,「治病」句是顺中带拗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表现出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用典:“四壁立”、“三折肱”赞美友人的思想品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有久病成医之意此诗中喻朋友不从官场世故(狭隘的经验教训)中去求升官发财的诀 学生思考:以数字入诗,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我们还学过那些呢? 学生思考:学过的诗词中哪些曾运用典故? 复习从前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窍,不因贫困而苟合世俗,达到了儒家伦理思想所追求的安贫乐道的境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尾联:“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得”回应首句的“我居北海君南海”。
此句思想出自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写出他垂老之时,惟有读书排遣心中的孤寂 衬托手法的运用: 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则想像友人的生活环境,用“猿猴的哀啼声”反衬环境的寂寥,用“瘴气的弥漫”反衬环境的恶劣,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了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无奈,难以再和友人相聚,与前文相呼应 四、拓展延伸: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学生自读,背诵这首诗,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巩固基础, 学以致用 课 堂 小 结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作业布置背诵这首诗歌,搜集黄庭坚的其他作品,仔细研读,领会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教 学 反 思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诗 歌 解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