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工作五大防控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安全工作五大防控体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安全工作五大防控体系 坦途镇第一小学校 针对目前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采取扎实措施,努力杜绝学校安全漏洞,防患于未然。努力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五大防控体系。 一是分工协作体系。对涉及学校安全的校舍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预防暴力伤害安全、防火安全、师生饮食安全、校内外大型活动和交通安全管理、教育仪器设施设备安全、学生社保和意外保险的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安全档案等,其职责具体落实到教体局各职能科室和学校各处室,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团结协作,筑起齐抓共管、合力防控的学校安全网。 二是信息预警处置体系。学习和掌握应急预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处置原则、处置程序、各项措施和责
2、任追究;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每个大型活动都有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坚持首报责任制,加强值班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三是综治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普法教育计划,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强人防加物防、技防的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门卫保安化;加强学校技防体系建设,规定: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一律取消;学生课外活动、校内非教师住宿人口的规范管理及“特殊人群”排查摸底,改善校园治安环境。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订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方案及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校园周边存在的流动商贩、车辆拥堵等突出问题,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危害师生安全的各类治安案件。 四是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高度重
3、视系统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加大调处力度,防止因小事未及时处理而引发为大事件,个体事件发展为群体事件,一般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责任监督考核体系。按照安全工作大检查的要求,切实落实责任制,把安全教育目标责任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一级抓一级。强化责任追究制,对发生重(特)大事件、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4、,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一票否决制的落实,把抓学校“安全保卫”的能力和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校园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加强督查,实行一票否决。 20 13、11 第二篇:治安防控体系中国平安网消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五年来,全国刑事案件变化平稳,严重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大幅度减少,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增强,由2002年的82%提高到2007年的93%。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逐步得到落实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明确提出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
6、硬。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层层签定责任书,加大责任书兑现的奖惩力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是政绩、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各地不断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各省(区、市)综治机构普遍增加了人员编制,有的省市由过去的一个处或两个处增加到现在的五到六个处,各地普遍按人口数量把综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许多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7、得到解决。 二、广泛开展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针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形势,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平安建设。中央综治委把平安建设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在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推进会、理论研讨会等,不断丰富和深化工作内涵,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抓手,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定期研究平安建设的进展情况,解决平安
8、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各地广泛开展了创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村)、平安乡镇、XX县区(市、区)等活动。各级综治部门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载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涉及民生、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同时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与开展平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各级综治部门加强了对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分类指导,强化了平安建设基层责任主体的职能作用,推动基层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平安建设的开展为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平台。组织、公安、建设、交通、人口和计生、卫生、质检、安监、保监、工会、共青团、
9、妇联、解放军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就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开展平安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研究提出了措施,广泛开展了创建平安铁道线、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渔场、平安边界、平安油区、平安寺庙等活动,积小平安为大平安。平安建设的开展,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解决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夯实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提高了党和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预防、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
10、发,着眼于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始终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坚持对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跟踪督办,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民生为重、整合力量、方便群众的理念,重点抓了县级以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制,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及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总结推广了浙江枫桥经验、江苏南通大调解和河北三种调解衔接配合等经验。推动地方实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安定工程、疑难积案专项整治行动,开
11、展了百日调处大会战、矛盾纠纷调解年、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等活动,加强社会救助,努力化解劳动争议等,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广建立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效整合了基层资源和各种工作力量,基本形成省、地(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居民小组等五级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全面推动决策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零报告制度及排查调处考核、黄牌警示制等。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工作,搞好决策预防,注重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切入点,加强了对群体性事件规律和特点的分析研究,加强了预警预测,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五年
12、来,全国各级综治部门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800多万起,调处化解1690多万起,各地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下降趋势。 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着眼于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纠正重打轻防倾向,下大力气狠抓治安防范基础工作。中办、国办转发中央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综治机构组织协调,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防范为基础,以特殊人群和目标管理为重点,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各地实施各类治安防控网络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建立多警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推
13、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治安防范工作规划,综治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进寺庙等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推进了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重点培育专职治安巡防力量,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严格管理和规范保安服务。大力倡导建立居委会、警务室、流动人口管理站、调委会、物业管理站五位一体的社区治安管理和警民联动工作机制,探索从下岗职工和低保对象中选聘人员组建巡逻队伍,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加强了社区和街面治安防控,大大提高了一线防范能力。 加大了科技防范力度,倡导安装区域报警联网系统,把技术防范措施逐步推广落实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强化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大力推广了内部治安防范、周边治
14、安管理和区域防范相结合的联防联动方式。广泛总结防范工作的经验,在城乡广大地区,加强教育、管理、建设等工作环节,整合治安资源,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倡导零发案村、零发案社区和零发案单位等创建活动,提高了社会整体防范水平。在城市,大力实施小区亮化、建自行车棚、建治安岗亭、巡逻值更、安装防护栏、建治安电子监控设施等安居工程,既减少了治安问题,又美化了小区环境,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推进农村治安防范承包制、保安驻村制等做法;推广使用警铃入户等经济实用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对入室盗窃、偷牛盗马等多发性侵财案件起到了较好的防范效果。打造平安海域,推广草原110军警民联防;在边际地区加强了地方与军队
15、联手预防犯罪体系建设。通过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等工作,深化了源头防范,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 五、坚持齐抓共管,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 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等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工作机构不断强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不断完善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机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管理。协调推动有关
16、部门部署了清理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各地共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整治10万余次,取缔非法的劳务中介组织1.2万多家。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事)件45万余起。大力推行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建立了进城务工青年之家等工作阵地,深入开展千校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目前各地共建立各类流动人口培训学校1.5万余所,培训流动人口达2亿多人次。大力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和维权站(点)建设,为20多万农民工提供了诉讼法律援助。全面清理针对外来人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善了农民工就业环境、子女就学环境。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