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71410863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n为什么儿童似乎在几个月里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而一两个星期后成绩却又突飞猛进?n为什么某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很轻松的学会某种技能,而年龄更小的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会?n为什么儿童在学会某一领域的一种技能之后,在解决另一领域里的一个相似的问题却仍感到困难?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n认知发展对教师的重要性n1.成熟与学习n成熟是预设的n哪些学习依赖于成熟,哪些能力和行为依赖于经验n2.通达力:教学的关键n指一种行为或一种能力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环境。n高通达力:所有的学生都会发展n低通达力:只有依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才能发展n3.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n是

2、持续增长还是跳跃式发展n4.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n领域一般性:多领域同时发展n领域特殊性:不同的领域发展速度不同n一个学生语文很好数学却不好,如何分析?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n ( (一一) )建构主义发展观建构主义发展观n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n(1)通过图式建构 n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 n(2)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n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

3、到平衡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n( (二二)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n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n2前运算阶段(2-7岁) n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n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n( (三三) )发展的因素发展的因素n1 1成熟成熟n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n 2. 2. 练习和经验练习和经验 n练习练习和经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n3. 社会性经验 n社会性经验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n4平

4、衡化 n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n(四四)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n1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理学的贡献 n(1)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整体描述,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肯定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心智发展的作用n(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具有了一般性。 n(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可能很大,这为教育教学实践

5、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n(4)皮亚杰提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的建构主义发展观,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n2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批评n(1)生物化倾向以及忽视社会文化影响。n(2)缺少积极的教育意义。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实际上没有对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加以足够重视。n(3)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n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n(1)他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表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皮亚杰不主张教给

6、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反对人为地或无根据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n(3)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 n(4)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儿童发展的进程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一)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n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n人的思维和智力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活动社会性地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儿童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对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n 2心理发展观n心理发展就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

7、理机能转化的过程。n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n(1)心理发展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n(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n(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n3. 内化学说 n内化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n(1)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n语言是思维的工具n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文件交流和观念交流的媒介n(

8、2)自我中心语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n4最近发展区(ZPD) n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n教学的作用:n(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阶段n(2)创造者最近发展区n(二)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n1教学支架 ncompetent assistance or support, usually provided through medi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y a parent or teacher, by whic

9、h cognitive, socio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forms of development are facilitatedn教学支架有5个基本功能:n(1)提供支持n(2)具有工具的性能n(3)扩展学习者所能达到的范围n(4)使学生能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n(5)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选择使用。n可用性,调整性n 2. 交互式教学模式n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交往和教学支持在学生逐步发展技能的过程中的作用,帕林卡萨和布朗据此开发出了一种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对话。n首先,教师示范所要完成的活动n然后,教师和学生轮流扮演教

10、师n3. 同伴合作模式n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任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n4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n维果斯基特别强调社会交互与内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这对认知学徒制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影响。n在学徒制中,新手与专家近距离地一起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活动。 n学徒制强调社会性互动的作用n 李政道:美国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成就了我 :“当时,费米教授每周至少会抽出半天时间,和我面对面讨论物理问题,我们从天体聊到粒子、核子、分子、原子这种教学模式使我终身受益。”李政道一一列举了20世纪上半叶为物理学做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指出他们大都有相当好的老师,而且大部分接

11、受一对一的教学指导 人民网,2006.9.14科技动态之人才培养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n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n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制约n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 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n个体发展贯穿人生全过程,存在阶段性,每个阶段有特定的任务n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n(1)信任对怀疑(出生到18个月)n(2)自主对羞愧(18个月-3岁)n(3)主动对内疚(3-6岁)n(4)勤奋对自卑(6-12岁)n(5)角色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n(6)友爱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n(7)繁殖对停

12、滞(成年中期)n(8)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n2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n(1)埃里克森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n(2)埃里克森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 n小学生处于勤奋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n n中学生:n(1)教师要避免将学生简单地看作“孩子”,而应当作成人看待,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n(2)教师不能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n(3)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明确具体的任务,让他们体验并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同伴关系

13、的影响二、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 n1. 自我意识n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另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n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密切联系、相互制约。n2. 自我概念n 自我概念是指“由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态度组成的混合物”。自我概念是我们用来解释自我,构建起一种图式来组织自我印象、情感和态度等。n自我概念在不同情境中通过持续的自我评价而得到发展。n3. 自尊n自尊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及其情绪。自尊的培养对于学生的

14、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n(1)学校生活影响学生的自尊n(2)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影响着自尊的发展n(3)个体在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中的成功也决定着自尊n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三个条件:满足其心理需要n(1)重要感: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重要和有意义的n(2)成就感:个人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成就n(3)力量感: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 三、社会化:家庭、同伴和教师三、社会化:家庭、同伴和教师n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

15、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n1家庭n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 n除父母人格的本身影响力外,家庭教养方式是直接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n家庭的重要性: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生活在家庭中童年期是人一生中对家庭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最强烈的时期家庭是特殊的社会结构: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n2.同伴n(1)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n (2)同伴关系不仅存在于建立友谊和交往受挫过程中,在健康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n(3)同伴文化在儿童社会性 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6、n3教师n(1)教师作为儿童进入学校中最主要的指导者,是帮助学生面对情感或人际问题的最好资源。n(2)师生间的交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个性形成、知识技能的掌握。n(3)教师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与成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n学生的妥善自治是适应社会环境的保证学习不能替代人际交往学习不能替代人际交往n案例:是一个高一男生,学习刻苦,但从不与人交往,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同学就会瞧得起自己。而同学见他孤僻冷漠,也都不和他主动来往,而他则认为是由于自己成绩不够突出,没有引起同学的注意,于是更加努力,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可是这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很糟糕,惟一的精神支柱倒塌了。晚自习时坐在教室里的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在嘲笑他,他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便冲了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