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1408743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国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编题:胡昌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梭伦改革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梭伦所说雅典“陷入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邦入侵 B.奴隶主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自然灾害的威胁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 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C是否涉及文化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3、20XX年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2、 D隋唐时期4、李悝变法提出“选贤任能”,这一措施A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 D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5、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令是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实行县制 D确立土地私有6、商鞅死后,“秦夫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提倡仁义 B非常彻底 C法令严酷 D深入人心 7、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击了贪官污吏 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D三长直属于中央 8、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9、

3、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A吴起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商鞅变法10、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11、对王安石变法中“富国之法”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富国”的理念是既要增收又不能加重农民的负担B“富国”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C“富国”措施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D“富国”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4、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13、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简化仪式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 B C D14、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A颁布“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15、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首要措施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整顿社会秩序 C创办近代

5、工厂 D建立海军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社会秩序改善 民族工业发展 人民反抗减少 遏制西方入侵A B C D19、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20、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 D天皇专制的建立21、“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A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是先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22、恩格斯在论述克

6、里米亚战争影响时说:“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 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2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措施大同小异,其中“小异”应是A制定宪法 B创办近代工厂 C改革传统教育 D加强中央集权25、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机器工业 军事工业 政治体制 军队装备A B C D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7、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但有选举权。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许大肆铺张,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三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死后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为个人所得可传子孙。请回答

8、:(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有何显著特点(4分)梭伦改革体现了中庸、公平的原则。商鞅变法侧重于“农战”和法治,体现了严酷和不近人情。(2)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梭伦和商鞅改革的内容,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前者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为非贵族出生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后者制定二十等爵制,按军功授爵位,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3)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试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几种类型并从材料中找出依据(6分)前提条件: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人民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土地。(2分)类型:土地国

9、有制;土地私有制。(2分)依据:所授露天要归还政府。桑田可传子孙。(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里,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诗词:“光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致庶民,各遂其志,务实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论;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材料三 1898

10、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决定变法,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出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社会。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2)三则材料中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的作用(3分)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日本:明治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维新。中国:光绪帝支持变法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变法失败。(3)概括三国改革在核心内容、改革方式、局限性的相同之处(3分)内容:发展资本主义

11、;方式:自上而下;局限性:带有封建残余(4)三国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德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28、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但改革史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10分)(1) 在下表中填写中国古代的改革(各举两例)(4分)类型改革社会内部调整政策、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变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2)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请设计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主要改革内容及其顺序。(6分)4

12、4传播近代民主思想;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荚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引自1890年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状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仅依靠英国的恩惠而取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1911年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来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

13、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24日泰晤士报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由勾结德国反对法国、俄国,转变为支持法国反对德国。(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4分)德国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于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殖民地(2分)。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德国实力超过英法,它要争取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政策权威”,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增长。(2分)(3)材料三,英国对德国关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列强之间关系怎样的实质(4分)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德国的宿敌法国对抗德国,以维护其所得的殖民利益。(2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它们彼此间的勾结和斗争,关系变化无常,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无常是由其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