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27140697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立足教材构建议写作素材库 【摘 要】高中生在举行探讨文写作时往往面临素材匮乏的窘境。为切实巩固学生的阅读才能,积累真实有效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变更学生零碎、短浅的素材记忆方式,从教材启程,以读助思,拓宽阅读视野,挖掘阅读深度,将所读素材变成系统化的资源积累。同时,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根基上,以思促写,最终构建天性化的探讨文写作素材库。 【关键词】写作技巧;探讨文;写作素材 【简介】李季,一级教师,太仓市第一届新锐教师,太仓市第一届学科新秀,曾获苏州市根本功竞赛二等奖。 探讨文是高考作文的常用文体之一。为了让学生掌管更多的论据,提升探讨文写作质量,大量教师更加重

2、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察觉与积累。然而,即便积累了一本又一本的摘抄本,记录了一项又一项的社会热点,独立作文时,还是有相当多学生觉得无素材可用。写作教学进展到今日,素材匮乏照旧是好多高中生面临的写作难题。究其理由,一是缺少深度阅读,学生读的书虽然多,但往往浮于外观,没有深入斟酌;二是不提防对素材举行整合与梳理,只是将一些名人轶事、时事新闻等零星、琐碎的信息收集起来,写作时想起哪个用哪个,胡乱抓起一个事例就“粘贴”使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切实构建探讨文写作素材库很有必要。这里所说的写作素材库,不是传统的、简朴的、片段式的素材积累,而是通过梳理、取舍与整合,使素材成为系统化的资源积累。写作素材千千万,宏

3、大教师和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信息资源中徘徊,却往往疏忽了语文教材这一座“宝山”。语文教材有着完整的体系,笼罩面广,所选文本皆为精品佳作。同时,教材以人文专题构成单元,可为写作素材库的系统化供给借鉴。下面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单元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语文教材率领学生构建天性化的写作素材库。 一、以读助思,开展专题化阅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按人文专题划分为若干单元,使得每个单元的人文指向较为集中,便于筛选、梳理探讨文写作素材。但是,单纯以教材作为素材来源也会陷入窘境:一是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每个单元下只有三到四篇文章,这些阅读量对高中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二是日常教学时,教师更侧重于从高考考点层面

4、举行教学,学生解读文本的才能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识能直接转化为写作素材与技能。因此,构建探讨文写作素材库,不但要立足于教材,还要解决阅读“量”与“质”的问题。对此,笔者参考普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求,针对“直面人生”单元,开展以下三种模式的阅读教学。 (一)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是:“在分析综合的根基上,借助对比思维过程而举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1新课标也提到:“运用专题阅读、对比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218由此可见,对比阅读的开展理应是积极主动的,要留

5、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制止碎片化、浅表化的阅读,进而引导学生将阅读联系写作。 经过研究,笔者选择本单元两篇文言文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作为比较文本。为学生梳理好根基学识后,笔者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举行对比阅读。由于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中写到:“面对着生与死的决定,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笔者便以此引入,启发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深入斟酌:“屈原和司马迁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上各有选择。谈一谈他们的选择为何不同,你更支持谁?”通过比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于外观,对两篇经典文章中的生死决定有了更加深刻的斟酌。虽然屈原和司马迁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是两人都对自己的决定举行了专心的斟酌,都以自己的生命承受了更宏伟的追求,因此他们的生与死都重于泰山。同时,学生的体悟也为日后有关“生命”的主题写作积累了确定深度的素材。 (二)群文互读 于泽元等专家对“群文互读”的内涵做了明显的界定:“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举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3在对比阅读的根基上,笔者基于“面对生与死的决定”这一话题,探索更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