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71400194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改革是国有企业“创新力”的活水之源 王欣 黄速建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在新中国进展历程的各个时期,承受了创新根基设施创办、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等重要使命,在众多技术领域创造出了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成就。从新中国历史上的“两弹一星”,到“神十”、“北斗”、“蛟龙”、“高铁”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背后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固执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进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目标是提升国有经济“五力”,其中“创新力”是激发国有企业进展活力的关键才能。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关键的国企改革突破期。面向“十四五”,务必协

2、同推进“改革”与“创新”,将创新才能提升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让深化改革成为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力的不竭源泉。新进展格局下更加凸显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而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进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表达,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进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更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进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一,国有企业是国家创新根基设施创办、科技资源配置的主力军,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有重要的根基和支撑作用。一方面,在我国构建科技创

3、新体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承受了创新根基设施创办的功能,包括国家重点测验室、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起到了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突破等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精细对接,尤其在一些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低、不确定性高的前沿创新领域,愈加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属性,承受了非市场化功能。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实力巩固,大多数国有企业所属科研院所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市场运行主体。但是,产研结合的创新链条并没有断开,众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依旧是依托国有企业来完成的,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根基性作用并

4、没有削减。 其次,国有企业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有效融合的排头兵,在强链、补链、固链中承受核心的“链主”功能。当今,全球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巩固,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正体验新一轮布局调整。如何保障产业链与供给链的安好和稳定,已经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中国要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务必促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在我国亟需强链、补链、固链的新进展格局下,国有企业有才能且有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担当。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有工业企业成长壮大,并且构建起完

5、整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处于“链主”的核心地位。核心企业的创新才能越强,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就越强,同时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提升创新才能。其次,国有企业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与实现高质量进展的重要阻碍。从技术创新的类型看,国有企业在根基研究领域更具有对比优势,掌管大量核心技术的自主学识产权。同时,国有企业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组织才能,在攻克一些繁杂技术时更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研发根基和创新才能,是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和复制的才能,也是补齐“短板”务必具备的才能。结果,国有企业产业链条笼罩面广、

6、辐射力强,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承受国家重大工程创办过程中,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稳定进展。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链条配套完整、产业生态健康”的可持续进展格局。 第三,国有企业是开拓全球市场、创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锋队,在塑造国际竞争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提议等带动下,我国企业踊跃实施国际化战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国有企业扮演着先锋队和领路人的角色。在2022年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榜的133家中国企业中有92家是国有企业。尽管距离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尚有确定差距,但是这样

7、一批国有跨国公司群体,是中国企业披荆斩棘角力全球市场的拓荒者,他们更加熟谙国际规矩及运行规律,并且已经赢得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就像一支舰队的领航者,在不断开发新的国际市场的同时,还会带动一批上下游的国内企业共同“出海”,为我国企业和创新成果拓展更广阔的进展和应用空间。因此,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提升,并且争取国际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制定话语权的先锋队。务必持续强化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鉴于国有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升国有企业“创新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2022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国资国企改革

8、目标,即“巩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操纵力、影响力、抗风险才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国有经济“五力”中,创新力是驱动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高质量进展的源动力。创新力的提出,标志着国有企业进展动力机制正在加速转变,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蜕变为创新驱动型。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力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外延。从内涵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进展战略、创办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国有企业从动力机制、要素配置、平台功能、组织治理和管理才能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创新力。从外延看,国有企业创新力,不仅是指自身的创新才能,同时也意味着通过发挥国有资本平台功能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共同投身创新型

9、国家创办事业。“十四五”时期,应当更加强调国有企业创新的全面才能,提防发挥国有企业创新的综合效应。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激发国企创新内生动力 以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为根基,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责边界,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内生动力。重点改革举措包括,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制定分类授权放权清单,按照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确定差异化的考核体系并动态调整考核目标。 從“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企创新的驱动效应,突出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创新主体与决策主

10、体高度一致,有利于企业切实判断技术进展趋势和投资收益,同时能够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二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譬如,国有企业根据创新活动的实际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核心技术骨干和职业经理人,或者激励有创业精神的管理人员彻底转换身份,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三是优化调配、鼓舞等治理机制,例如,在具备条件的非控股企业中突破工资总额限制,重大科技创新赏赐不纳入工资总额或者免税,探索实施员工持股、工程跟投、学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长效鼓舞机制等,能够极大地鼓舞员工士气,真正实现企业创新进展与员工持续成长的和谐统一。 上海是较早开展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城市,2022年又承受了区域性国

11、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重任,其推进改革的首要举措就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为此,上海市将国资监管机构改革与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联动推进,在优化监管职能、分类授权放权、发挥平台功能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国企领导人员薪酬制度、工资总额制度、股权鼓舞制度等重点领域,探索尝试突破和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国企进展活力,实现高质量进展。同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圳市也提出,深入推进分类监管,坚持“一类一策”原那么优化国资监管职能,改革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等,加大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力度,逐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布局,发挥国

12、企创新集聚效应 伴随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资源集中度有所下降,创新主体市场化和多元化特征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一些技术领域也存在由于科技资源分散,导致产业创新才能缺乏、资源重复投入等问题,造成了本金的上涨和效率的下降。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重新扫视国有经济布局和布局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的创办。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布局调整,对于促进国企创新才能提升的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理解。就宏观层面而言,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可以提升稀缺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度,有利于集中优势气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从微观层面来看,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业

13、务重构,做强做优做大主业,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创新才能强、产业链完整的行业领军企业,进而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时,务必着眼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进展的目标,加速关键性、稀缺性创新资源的聚集,打通上下游、全链条创新资源的链接。在实施国有企业重组、并购过程中,要把创新资源的集聚度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尽可能合并一致创新要素,链接相关创新要素,裁减创新资源的低效重复投入。 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的联合重组,就是借助企业重组与布局调整,促进国企创新才能提升的典型案例。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二重,是具备世界罕见的极限制造才能的装备企业,作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长期以来

14、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战略性和根基性作用,曾经被誉为“大国重器”。然而,在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二重从2022年开头陷入经营窘境,旗下主业上市公司二重重装也面临退市风险。此时,同样发源于原机械工业部的国机集团,正谋划“科-工-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宏图,苦苦寻觅一个能够强打扮备制造环节竞争力的合作伙伴。2022年,战略契合且同根同源的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实施联合重组,共同量身定制了重组后企业改革与振兴重整方案,推动了高端重型装备领域的优质资源重组,组建起笼罩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国机重装。2022年3月,重组之后的国机重装呈现出高质量进展态势,并达成了重新上市的目标。曾经的“大国重器”不仅实现了扭亏

15、脱困,还跃身成为掌管行业前沿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领军企业,真正实现了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组建两类国资平台公司,发挥国企创新乘数效应 技术与资本的精准对接,是抉择科技成果转化告成率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资金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众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时最困扰的难题,往往是企业有了技术却缺少产业化所需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资本总是有逐利的天性,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举行权衡,由于专业学识缺乏和信息不对称,大量闲置资金又为找不到有前景的投资方向而苦恼。国有资本平台公司恰好可以起到“灯塔”和“杠杆”的作用。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

16、化进程明显加快,为发挥国有资本平台功能奠定了坚实根基。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既是落实管资本为主的三层次新型国资监管体制的传导器,也是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滚动、实现保值增值的加速器,还是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的放大器。这两类国资平台公司,对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才能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主要通过对产业投资方向的引领作用和导向功能,带动社会资本向国家重点进展的产业领域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通过对国有资本运营的杠杆作用和辐射功能,撬动社会资本向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重大工程工程投资。更进一步,当两类公司进展成熟之后,能够实现产业投资与资本运营的有机结合,可以同时发挥以上双重作用。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国投公司,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先投资,带动了十倍甚至数十倍的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并扶持相关企业进展壮大,扮演了率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引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