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十四史》前世今生 《二十四史》的前世今生 "百衲本'与"聚珍本' 肖伊绯 《 中华读书报 》( 2022 年 06 月 13 日 14 版)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 "聚珍本'《二十四史》专用书柜 《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商务印书馆 1933 年 12 月出版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闻中的黄帝(前 2550 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 年),计 3213 卷,约 4000 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总共 3249 卷,约有 4000 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闻中的黄帝起,到结果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 17 年(公元 1644 年)止,前后历时 4000 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分外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排印的"聚珍本'。
百衲本与聚珍本二十四史几乎同时印制、同时销售,并受到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爱好与追捧,当年的畅销与流行程度也不相伯仲,堪称《二十四史》近代版本中的"双子星' 披沙沥金"百衲本'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张元济(18671959)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花费巨资广搜各史的宋元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十余年方大功告成因"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因年头长久而残缺不全,乃是通过大量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衲衣',故得此名"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其学术价值之高,从印制之初的各界赞誉到之后风行七、八十年间的口碑,都足以印证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标志着这部历史上最正确版本的《二十四史》出版发行工作揭开序幕预约样本中刊载的"影印缘起'一文,记述着这部经典版本的诞生始末原来从民国九年(1920)开头,正在辑印"四部丛刊'的商务印书馆就留神到《二十四史》的版本问题在当时没有更佳版本的影印底本处境下,不得已用武英殿版为底本,曾经影印过一片面,用于零售配售在张元济多方搜求之下,逐步的搜集到一片面宋元古本的二十四史。
到民国十五年时,"四部丛刊'重印之际,在众多读者的期盼与催促之下,商务印书馆曾发布预报,称除《明史》仍用殿版影印之外,其它的根本都以珍罕的宋元古本影印;并且不断印制了一片面预约样本,开头采纳读者预订民国十九年(1930)时,《前汉书》与《后汉书》两部重要史书,即"前四史'之一,均在馆 藏已有元代版本的处境下又搜求到了宋版这样一来,由商务印书馆主持影印的《二十四史》,其中颇为重要的"前四史'全部得以用宋版古本影印张元济这才如释重负、"差弭前憾',正式宣布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公开销售 "百衲本'《二十四史》,按照原订预售筹划,应当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全部出齐但在 1932 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轰炸并点燃了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部,不但已经印制好的大量图书、印版毁于一旦,甚至于馆藏的宋元古本原本也未能全部抢救运出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除了"一二八'事变之前已经印制完毕并按预约售出的前两批六种史书,以及刚印制完不久的第三批四种共计十种史书之外,其余"十四史'均需重新制版,有的还要重新搜求古本加以影印即使在这样艰苦情况之下,张元济如故在当年三月,发布了"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的预约样本。
这份重订的预约中,刊载了体验浩劫之后商务印书馆的更加启事启事除了声明书馆的损失惨烈以及续印的第三批图书已于 1933 年底印制完毕之外,还更加强调"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 商务印书馆之所以能在一场浩劫之后,发布这样一那么颇具信仰的启事,纵然有张元济等同仁的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当然也有业界、学界、藏书界各方人士的同心同德、鼎力襄助等因素所促成,但启事中强调的"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除了有以上因素的推动之外,古籍校印工作流程的精细化才是重中之重在《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发布之前四个月,1933 年 12 月,商务印书馆还发布了一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这份文件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古籍校印过程中的影印描润流程,并刊出了"底样'与"清样'以作对比,令人信服的认可其"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的结论 原来,要影印一部古籍,所用的有些底本并非初印,书板经屡屡刷印已有损伤,印出来的字迹笔划多模糊断缺,假设又找不到印得领会的初印本来代替,那就务必在影印过程中插进一道描润工序即根据别的版本把模糊之处描领会、断缺之处补起来,使结果印出来的书根本上明显可读张元济在《影印描润始末记》中提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底本最模糊的宋刻南北七史,务必在影印过程中加以描润,其概括手段是:"原书摄影成,先印底样,畀校者校版心卷第叶号,有原书,以原书,不成得,那么以别本,对校毕,有阙或颠倒,咸正之。
卷叶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笔洁其版,不许侵及文字既洁,覆校,粉笔侵及文字者,记之,畀精修者校正底样文字,有双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笔有断笔,有缺笔,有花淡笔,弥补之,弥补以硃笔仍不许动易文字,有疑,阙之,各疏于左右栏外精修毕,校者覆校之,有过或不及,复畀精修者损益之再覆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监本、汲古阁本与精修之叶对读,凡原阙或近磨灭之字,精修时未下笔者,或彼此形似疑误者,列为举疑,注某本作某,兼述所见,畀总校总校以最初未修之叶及各本与现修之叶互校,复取昔人校本史之书更勘之既定为某字,其形似之误实为印墨渐染所致或仅属点画之讹者,是正之,否那么仍其旧其原阙或近磨灭之字,原版有痕迹可推证者,补之,否那么宁阙阙字较多,审系原版断烂,那么据他本写配,于栏外记某行若干字据某某本补复畀精修者摹写,校者以原书校之一一如式,总校覆校之于是描润之事毕,更取以摄影摄既,修片修既,制版制版清样成,再精校有误,仍记所疑,畀总校总校覆勘之,如上例精校少二遍,多乃至五、六遍定为完善可印,总校于每叶署名,记年月日,送工厂付印' 能留心看完张元济所描述的这段"描润'工序的读者,或许无不为其精益求精的校印水准而由衷称赞。
即便没有静下心来,留心看完这一大段专业性质极强的工 序描述,只要稍一对照"底样'与"清样'之识别,无不慨叹商务印书馆校印工序的"妙手回春'之术,一部原本漶漫不清,而且本身还有讹误的朽烂古卷,一经描润,不但枯木逢春且还如故古意盎然无怪乎"百衲本'《二十四史》始终被学术界奉为至宝、被读书界誉为奇珍,更被藏书界传为美谈"描润'作为古籍影印中的结果一道杀手锏,自然征服了当时代的多数读者事实上,这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后来也被作为一份具有营销效果的说明书,被附录于《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之中 线装本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全部出齐之后,商务印书馆还推出了特制的专用书柜古色古香的珍藏、罗列、使用一体化的这种书柜,与"百衲本'《二十四史》一道,构成了民国书香的又一道风景线当然,民国时代的"洋为中用'之风,以及更经济、更快捷的都市人群读书需求,又促使商务印书馆推陈出新、迎合时尚;后来又出版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采用缩印精装之后,一本书即一部史,《二十四史》也就是二十四本精装书,普遍书架上一排的空间就可齐备,即便当实用,又大方美观就这样,一部搜集了众多珍罕版本、齐聚了各方气力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摇身一变,成为常用史学工具书,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一目了然"聚珍本' 当然,除了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之外,中华书局排印的"聚珍本'《二十四史》,也别具特色,在《二十四史》的出版史上另辟蹊径、再谱新篇"聚珍本'《二十四史》的特色与优势,不在于校印所使有底本的珍罕,事实上它正是以版本称不上善本的"殿版'为校印底本;它的特色与优势,恰恰就在于没有使用直接影印古籍的方式,而是直接以铅字排印的方式出版 "聚珍本'《二十四史》印制所采用的铅字及版式,并非普遍的宋体或楷体铅字版式,而是由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18791949)研制的"聚珍仿宋'体铅字及版式1920 年,刚过不惑之年的丁辅之,他研制的"聚珍仿宋'体铅字及版式获得"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第六三五号批文及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国家认可的,有自己版权的字体研发者和使用者 他研发的这种字体,在中国书法与工业印刷之间架设了一条通道,也为追赶风雅的国人供给了一种批量制造的标准中国书籍的制造开头摆脱对纯手工的凭借,不再凭借于底版书写者、刻版工匠以及刻印书籍投资者本身的偏好与天性,成为一种全民普及性质的文化熏陶;工业文明的成果在中国转化为一种标准化享受,便利而且低廉。
"聚珍本'《二十四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聚珍本'《二十四史》所使用的字体,正是铅字印刷风行至今、仍在使用的"仿宋体' 其实,早在拿到专利执照之前,丁辅之自己创办的"聚珍仿宋印书局'就已经与商务印书馆有过接触与合作,但因其拒绝在商标中删去"聚珍'二字,与商务印书馆最终断绝了合作关系从 1919 年起,中华书局已经确定盘并丁氏的聚珍仿宋印书局1920 年 6 月,双方议定正价二万六千元的盘并金额1921 年议妥全部条件,正式订立合同是年 6 月 6 日的《申报》刊载了聚珍仿宋印书局的启事:"本局已并入中华书局总厂,以后关于法律上权利义务完全由中华书局代表' 此后,中华书局正式收购了聚珍仿宋印书局已铸成的头号、二号、四号,三号、三号长体夹注各欧体宋字共五种铜模铅字和已摹写样本不断刻铸的顶号、初号、三号、五号及头号、四号长体夹注及长短体字及西夏字体共八种铜模铅字据 1920年 8 月 26 日内务部给聚珍仿宋印书局经理丁辅之的注册批件),并允准丁氏享有"聚 珍仿宋体'专利三十年同时还与丁辅之订立十年的合同,由他承担新设的聚珍仿宋部主任 1920 年,中华书局开头筹备辑印《四部备要》大型古籍整理丛书,这套丛书涵盖"经史子集'四部精要,全套丛书达成了一万一千三百零五万卷,分订为二千五百册;印制这部大型丛书的重任,理所当然的选择了丁辅之的"聚珍仿宋版'。
1921年,中华书局正式以"聚珍仿宋体'排印《四部备要》时任中华书局总经理的陆费逵特地在《校印四部备要缘起》云:"适杭州丁氏创制聚珍仿宋版,归诸本局,方形欧体,古雅动人,以之刊行古书,当可与宋椠元刊媲美'陆费逵又在《四部备要》预约样本上撰有"增辑四部备要缘起'一文,再次强调"聚珍仿宋体'的重要,文曰:"辛酉(1921),杭县丁氏创制之聚珍仿宋版归诸吾局,丁氏,即八千卷楼旧仆人也,字体精雅,印行之书,直可与明清翻宋仿宋诸精椠媲美' 十年后,中华书局用"聚珍仿宋版'校印的《四部备要》大型古籍整理丛书,早已风行大江南北,备受读者爱好《四部备要》中的"史部',已经不断以"武英殿版'《二十四史》为底本,校印销售多部就在《四部备要》热销之际,1930年 11 月,也就是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之后八个月,中华书局趁热打铁,也迅即发布《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样本》,开头公开预约销售 在中华书局的预约样本刊载的"校印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缘起'中,明确指出了这部二十四史的独特之处与优势所在原来,为了便当普遍读者阅读与研究,在解释较多的"前四史'中,采用二号方体字印制正文,三号长体字印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