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1308077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鞅变法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 )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发展封建经济 提高军队战斗力A B C D3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2、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

3、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7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奖励耕织8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

4、变法的信息有()除旧布新 关注民生 国富兵强 最为彻底A BC D1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12“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

5、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1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6、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5商鞅的“商”姓来源于 ( ) A祖先姓氏 B出生地 C封地 D官职 16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对“轻罪重罚”评价错误的是:A、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B、树立了变法的权威C、给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D、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稳定1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

7、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 BC D1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文学之士,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19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D社会生

8、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2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明治维新 辛亥革命A B C D22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

9、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23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鞍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舌2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25“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

10、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26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努力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2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

11、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

12、“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为政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29材

13、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拏 (官奴婢)。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于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 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2) 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 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 画策第十八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