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271307814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1——3单元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2、右图所示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3、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

2、位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D台商和港商5、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6、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7、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8、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

3、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9、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 )A.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B.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C.荣宗敬,荣德生新洋灰公司 D.张謇大生纱厂10、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外国投资B.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11、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1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发展最为迅速的民族工业是( )A船舶修造业 B面粉业 C纺织工业 D钢铁采冶业13、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 B C D14、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某一地区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

5、长子”。这里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工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是(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上海地区 D两广地区16、通过右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以高指标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 B. C. D.1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

6、.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18、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D充满幻想

7、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20、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道题,每题20分,共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 顺治元

8、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4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4分)(4)请简要评价上述政策。(6分) 22、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9、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生产技术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12分) 23

10、、十四年来,我们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1)、材料中提及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2分)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2分)此会议上还有什么重大决定(6分)此会议召开有何重要意义(2分)(2)、材料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谁提出的(2分)这个思想理论起到什么作用(2分)(3)在你学过的教材中,有哪些国策或决策是这个思想的表述(4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B B D B B 6-10、C A A C A11-15、B C A D

11、B 16-20、A C A C C 材料分析题: 21、(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2分)(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明朝统治(4分);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4分)(3)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4分) (4)危害:不仅防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22、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2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分)我国

12、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4分)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每1.5分,共6分)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