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71293276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管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管理方式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治理体系HSE体系的企业治理方式初探 健康、平安与环境治理体系又称为HSE或HSE-MS,是近几年国际工业企业通行的治理体系。它旨在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良的科学治理思想,是工业企业治理现代化,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准入证。工业企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健康、平安和环境风险同时伴生。健康、平安与环境的治理在原则和效果上类似、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络。1991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健康、平安与环境国际会议,HSE作为一个完好概念逐步为大家所接受。 一、工业企业的HSE治理体系 HSE治

2、理体系是世界国有企业治理经历的积累,他表达了一体化治理思想,是企业整个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为企业实现持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构造化的运转机制和内部治理工具。HSE治理体系继承和发扬了工业企业已有的治理体系,完善了企业治理标准体系,使得企业治理更加标准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1.国际著名工业企业在职业健康方面的理念是注重“以人为本”,“零事故”、“零职业损害”。他们十分注重审核评估与监视检查,特别是第三方的监视检查和外部审核。舍得平安投入,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在职业健康和平安消费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平安治理体系,注重健康平安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参与认识和积极性。 2.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在进展资产重组走

3、向世界中,实现了治理和理念的国际化,建立起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治理体系。在治理标准上纷纷完成了IS014000环境治理体系、OSH-MS职业卫生治理体系和HSE-MS健康平安环境治理体系的认证,构建起了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架构。 3.工业企业在推行HSE治理体系中,强调最高治理者的承诺和责任;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突出以人为本,注重预防为主的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外与第三方审核。 4.HSE治理体系所涵盖的平安健康理念,确实是“平安开展,利国利民”。从微观上解读确实是“本质平安”。所谓本质平安的根本确实是追求不发惹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 5.坚持

4、“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全面推行HSE治理体系,做到超前预防,不断提高人员、技术、装备、环境和治理的平安水平,建立全面的平安文化。 6.注重环境本质平安。在工业企业内部空间环境、资本环境、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关注。建立和完善平安消费投入机制,关于设备老化、标准提高构成的平安隐患能够通过专项资金得到整改。 7.保证机械设备的本质平安。以工程技术手段保证设备的平安状态,立足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都要有完善的平安措施,保证该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平安、稳定、正常地运转,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 8.实现本质平安的关键,还在于治理主体对治理客体施行有效地操纵。平安教育和平

5、安治理着重处理的是人的不平安行为征询题,平安教育和平安培训主要使人明白应该如何做,而平安治理则是要求人必须如何做。通过教育培训使作业者具有适应消费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特别好地操纵消费设备平安运转的才能。教育职工时刻绷紧平安这根弦,“不损害本人,不损害别人,不被别人所损害”,要让如此的简单道理深化每一个职工的人心。平安机构、平安组织、平安人员的共同努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构成有效的运转机制和监视机制。从传统的“征询题发生型”向“征询题觉察型”转变,超前预防,实现平安消费。 二、环境压力下的工业企业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所面临的征询题。H-S-E在欧洲更多的是陈列成E-H

6、-S,不知他们是否是有意将E这个英文环境的首写字母排在了前面。以笔者拙见,环境对民生阻碍更大,对国民经济开展全局阻碍面更大,这也许确实是他们如此做的初衷。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开展,面临的环境压力最大。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确实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2006年,国内消费总值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9.3%,但污染物排放也有明显增长。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594.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431.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和1.2%。在工业污染源中主要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消费和供应业排放的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生活/日用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