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271283842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作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

2、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

3、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二、教学目标: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刻骨铭心的思乡恋家之情及其深刻内涵。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对故园的情怀。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刻骨铭心的思乡恋家之情及其深刻内涵。四、说学情: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

4、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的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

5、)导入:(课间播放彩云追月)上课!(起立、问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渡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开、剪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起点,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

6、、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汇集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入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

7、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二)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1.主旨是“思念家乡”。2.诗句的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

8、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3.联想到其他诗句:(学生课前准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同学们,散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

9、利文专家。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四)朗读课文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

10、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投影)浩渺 篝火 旖旎 绝伦 嚼烂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学生认读)(五)课文内容层次简析1.第1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1自然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2.第2、3、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

11、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3.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4.最后一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对独在异乡忆童年、身在他乡思故乡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七、说作业设计: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八、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月是故乡明”;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