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1260616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014年,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六抓四帮两促进”活动为龙头,坚持“六个结合”,突出兴办实事这一重点,调整思路,因村施策,谋划项目,真抓实干,推动落实。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乡共兴办各类实事1130件,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一、精心谋划抓部署,强化领导促落实乡党委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双联”行动。全省动员会后,乡党委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结合全乡实际,研究讨论制定了殷家城乡2014年“双联”行动帮扶计划。紧紧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

2、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内容,分阶段设计内容丰富的行动载体。确定“六抓四帮两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六抓”即:一抓村级班子建设;二抓发展规划制定;三抓主导产业培育;四抓基础条件改善;五抓农民教育培训;六抓社会管理创新。“四帮”即:一是帮助理清致富门路;二是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三是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四是帮助提供科技知识。“两促进”即: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乡上每名干部联系2户特困户,坚持做到“五个十”,即:联村联户的干部每年进村开展工作达到10天,走访农户达到10户,记民情日记达到10篇,为农户破解难题10件以上,提出建设性意见10条,做到了“思想、人员、行动、措

3、施”四到位。乡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努力营造舆论氛围,编发“双联”小报3期,刷写“双联”宣传标语31条,制作宣传牌9面,宣传墙报12面,在全乡营造了“双联”行动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紧扣乡情抓调研,理清思路促发展乡党委立足乡情,深入调研,谋划发展思路。各联村干部按照乡党委的要求及时深入到所联村、所联户,开展“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忧、暖民心”的“六民”活动。对联系村、联系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结合全乡实际帮助联系村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与联系户交朋友、结远亲、谋发展、谈思想、定计划。为了便于乡村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乡上及时下发了“联村联户

4、、为民富民”行动民情连心卡和帮扶计划表,便于干部和群众更好的沟通和联系。在此基础上,乡上建立了工作日志,24小时联系等工作制度,完善了干部驻村联络员制度,问题调处、督促考核等工作机制,实现了走访户有记录,联系群众“时时通”,督查考核有依据。2014年度乡政府干部为自己所联系的104户特困户各送去节能灯2盏、健康保健工具包1个、地膜两卷;同时我们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以落实改善民生、生态建设、促农增收等重点工作为践行“双联”行动的重要抓手,全力攻坚协调,集中分工落实。目前,全乡建成千亩种草点2处,落实全膜粮食面积3万亩,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荒山造林1880亩,新推机平农田4100亩,新修

5、村组道路5.7公里,协调新建殷家城加油站1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全乡农业生产工作顺利推进。 三、领导带头查民情,下访农户解民忧在乡党委的号召下,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带队,10名班子成员、40名一般干部全员参与,集中利用四天时间,深入全乡8个村,扎实深入地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培训、大宣讲、大排查”活动,每位干部负责1个自然村,挨门逐户“卷地毯式”对全乡1778户进行走访调查,填写帮扶困难群众调查表,从水、电、路、田、林、房、粮、羊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清楚了全乡农户的生活基本条件、产业发展、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和存在困难,并一对一制定了帮扶项目,明确了帮扶目标,同时为向他们送去致富信息2000多条,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制定了18个方面的即知即改措施,逐条逐项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借“双联”行动的东风,乡党委开展了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变群众上访为下访,有效解决了矛盾纠纷。截止目前,排查矛盾纠纷27件,解决27件。 第3页 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