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1260502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全市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加速转移,土地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加速推进,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全市开展的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大调研和“三同”锻炼活动中,到XX县区通伏乡通城村驻点调研三天,又到三县区部分乡镇、村进一步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 一、落实好政策是最大的服务,要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执行政策的精准性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和各级地

2、方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项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在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中,谈论最多的是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抵押贷款等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政策,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性政策,农业科技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项目扶持政策,土地、房屋征收等补偿性政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救济救助等保障性政策。在乡镇民生中心、村便民服务站点,群众经常来咨询政策、办理有关政策手续。但从政策宣传、落实情况看,一些乡村干部还存在对有关政策的具体条件、标准和操作程序说不清、拿不准的问题。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许多都与宣传、落实政策有偏差、不到位、不细致、不公正,乡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好、服务效率不够高等有着

3、直接关系。宣传和落实政策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对乡村干部来说,政策不通,寸步难行,一知半解就会误事、坏事。因此提高基层干部服务意识和执行政策的精准性,对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公平公正、及时准确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二是强化对各项惠民政策的学习培训,让基层干部练好“基本功”、当好“政策通”。三是建立落实政策的监督机制,广泛宣传各项政策的条件、标准和程序,切实把政策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去监督。同时要建立举报、督办、问责等制度,对服务群众中出现的敷衍塞责、态度粗暴、“吃、拿、卡、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民争利

4、”等不良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 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新变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承担好协调生产关系、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随着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逐步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和集中,农民与这些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或农业订单的形式形成了契约关系,农村基层组织直接抓经营管理的职责已被市场化代替。以通城村为例,全村共有人口1459人、耕地11300亩,其中流转8000亩,占72%,全村70%的人进城居住。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加上土地流转收益及粮食补贴等政策性收益,人均收入在11000元左右。在座谈交流中,他们的话题基本上都集中在土地上,既

5、洋溢着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的喜悦心情,又对土地流转产生了不同的忧虑。农民担心土地租金定得低吃亏,粗放耕作地被“种坏”;土地流转大户担心土地不能成片集中流转不好耕作,土地租金价格定高了或受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等市场因素影响赔钱;村干部担心流转土地产出效益低或流转大户资信差,拖欠农民租金或中途“撂挑子”引发矛盾。当前,全市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土地流转能否规范、可持续发展,农民权益能否得到维护问题将长期存在。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监督保障作用非常重要。在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中应赋予村“两委”监管职能,让村“两委”有权有责,主动介入到土地流转的面

6、积丈量、租金价格商定、协议签定、土地经营监管及受让主体资信审查、劳务用工服务等过程中,既要当好农民的代理人,监督土地流转大户履行责任,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又要协调好、平衡好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 三、民主管理是体现村级组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级民主建设,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组织公信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自治区和市上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有关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但实际落实情况却不尽人意。一些党员、群众反映,村上的事村干部说了算,村民很少知晓;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

7、村民看不懂,甚至有些党员群众还怀疑村干部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抱怨做了大量工作,群众却不理解;也有一些村干部反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完成乡镇派下来的中心工作和解决村民的具体问题,没有时间搞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从实际情况看,一些民主管理制度坚持的好的村,村“两委”一般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就强。反之,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不好的村,就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众意见大,村上开展工作有阻力的问题。群众对一些事情往往是要个说法、给个明白、讨个公道,心平气顺就会“风平浪静”,心中有积怨、对村级组织不服气,就可能与村级组织产生抵触、对立情绪,直接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这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8、。一是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意识。要通过运用民主的方法,集中民意、民智、民力,做群众愿意干的事或教育说服群众干具有长远利益的事,积极化解群众反映相对较集中的矛盾纠纷,避免因村“两委”班子简单地“包办”,出现“好心没人理、好事办不好”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现象。二是区别对待,灵活运用民主管理制度。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必须要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主要是村集体“三资”管理事项),必须按程序执行。考虑到进城居住或外出务工人员多,组织开会难度大的现实问题,可以探索“化整为零”的办法征得大多数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后组织实施。对于日常性的重要工作,可通过党群民主议事会

9、议讨论研究后组织实施。对在一定范围内筹资筹劳、建设小型公益设施、协调矛盾纠纷等事项,可运用“一事一议”制度,征得受益群众和利益当事人同意后组织实施。三是加大对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力度。纪检、组织、民政、农牧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对村级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把民主管理的规矩立起来,让村干部懂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 四、村级组织有心理事、无钱办事问题较突出,要加大对基层组织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还有一些村是“空壳村”。无集体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搞公益事业建设或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靠申报“一事一议”、国土整治等项目或寻求联系部门帮

10、助、利用个人人脉资源“化缘”解决。但每年“一事一议”项目覆盖的村仅有20%左右,许多联系部门对村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无能为力。一些村干部反映,一些没列入项目范围内的沟渠路修复、村庄环境整治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群众盼着干,村上也想干,但是“无米下锅”,只能“望洋兴叹”。一些村干部感慨地说“没钱为群众办事,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到换届时连村书记都没人当”。要让村干部“腰杆子”硬起来,把村“两委”的威信树起来,必须要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问题。一是稳妥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村干部积极性,鼓励村干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用好发展村集体基金,扶持投资相对较小

11、、收益相对稳定的项目,进行“滚动式”发展。选择村集体“三资”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搞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经营。无论用哪种方式,都要吸取过去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验教训,必须建立严格的“三资”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探索设立市、县(区)两级“一事一议”项目资金。重点对集体收入薄弱或无收入的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的小型公益事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扶持,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要用好干部“下基层”这个资源。适度调整领导干部“下基层”和部门联系点,让领导干部和对口部门下到问题多、矛盾多、发展相对滞后的村进行重点帮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

12、题。 五、党员对党组织归属感不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组织是党员的“家”,帮助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发党员争当先锋模范的荣誉感、自豪感是党组织应有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强调让党员做什么、不做什么,忽视了为党员做什么;往往埋怨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忽视了对党员必要的激励帮扶。在调研中,一些党员说,现在年轻党员都忙着外出务工挣钱,留在家的党员大多年老体弱,还有些党员生活困难,如果党员的日子都过不到前头,怎么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党组织对党员服务缺乏有效管用的措施,这也是党员对党组织归属感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XX市在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

13、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设立了“党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农村党员增收帮扶基金”,对创业党员、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党员分别进行贴息贷款和短期借款,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贷款门槛高,必须要营业执照、提供资产抵押,而农村的一些种养大户大部分没有营业执照,农村住宅、生产资料等不能做抵押,且办理程序较为繁杂;农村党员增收帮扶基金小额借款可解“燃眉之急”,但相对投入总量少、借款额度小。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解决“两个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对生活困难党员和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或遭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的党员进行救助救济,从而在党员创业、增收、救助方面形成较为系统的帮扶机制。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