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解放军经典战术之城市攻坚 解放军经典战术之城市攻坚 目次 目次................................................................................................................................ 1 1. 前言 .......................................................................................................................... 1 2. 土工作业 .................................................................................................................. 2 3. 撕开城防 .................................................................................................................. 3 4. 扩大突破 .................................................................................................................. 5 5. 巷战役夺 .................................................................................................................. 6 6. 济南战役:开创大城市攻坚的先河 ...................................................................... 8 7. 攻打运城:典型城市攻坚歼灭战全歼守敌 1.3 万余人 ..................................... 10 8. 惊心动魄的宋元襄阳之战为何是蒙古灭宋的关键 ............................................ 12 8.1. 南宋襄阳概况 ............................................................................................. 12 8.2. 蒙古的战前打定 ......................................................................................... 13 8.3. 宋蒙襄阳之战 ............................................................................................. 13 8.4. 为何襄阳战败后,南宋会很快灭亡? ..................................................... 14 8.5. 参考资料: ................................................................................................. 15 1. 前言 提起城市攻坚,人们很轻易第一时间想到《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是孙武当年的警示,意在告诫大家城市攻坚的难度城市攻坚,是解放军成熟较晚的一种战术,由于从古至今的城市攻坚战,对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的凭借程度远远大于其它作战样式这对于解放战役初期缺少重装备的解放军来说,实在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支在野战中"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劲旅,多数次"望城兴叹'但一支军队真正强大的动力来源于敢于自我否决和不断学习创新的才能,在体验"二打榆林'和"四战四平'攻坚失利的阵痛后,解放军知耻而后勇,潜心学习、 不断总结,硬是在几年之内练就了攻无不克的"必杀绝技' 2. 土工作业 在登陆作战展现之前,城市攻坚一向是最残酷的作战样式防卫一方通常都构筑坚忍的工事和各类迟滞对手行动的障碍、举行合理的兵力部署和完备的火力配系,由于对地形熟谙和打定时间充分,防卫一方甚至会反复试验,最大限度消释各类武器的射击死角;而进击一方那么不得不在毫无掩护的处境下,一边扫清障碍,一边举行敌火下运动,步步为营,逐次推进,这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理由之一 在苏军攻克柏林的作战中,有近 30 万红军战士倒在了告成前夜解放战役初期的解放军,在缺乏重型武器举行火力压制的处境下,对坚忍设防的城市实施冲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解放军的战史就是一部以劣胜优的历史,长期同优势装备之敌作战的阅历,使得这支军队绝不成能在"盲目硬拼'上想手段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你的火力把地面牢牢操纵,那么我就只能避开开阔的地面,另辟蹊径了 虽然让当时的解放军"动于九天之上'不太符合实际,但让工农子弟兵实现"藏于九地之下'却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大规模的"土工作业',成为解放军攻城作战的第一件法宝 解放军最初在攻城时实施土工作业,也是无奈之举1947 年 11 月 2 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开头对榆林其次次围攻,尽管彭大将军专心摄取了一战榆林的教训,但无奈经过调整的榆林工事更加坚忍,西北野战军微弱的压制火力和传统的强攻手段,部队遭遇重大伤亡战至次日凌晨,各攻城部队都未突破城垣如何避开敌军火力靠近榆林城墙实施爆破成为攻城的关键,西北野战军被迫放弃冲击举行耗时吃力的土工作业,各攻击部队开头向城墙方向挖掘坑道,至 11 月8 日上午,挖成了城东南角魁星楼邻近长达 60 米及 120 米的坑道各一条,于当晚 23 时发动其次次攻城,在坑道的掩护下,告成靠近城墙实施了爆破,尽管西北野战军最终未能攻破榆林,但终于摆脱了"攻城乏术'的窘境。
在西北野战军在榆林城外遇挫的同时,晋察冀野战军于 1947 年 11 月 6 日开头组织石门战役,由于石门是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大城市,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宽 8 米、深 6 米的外市沟和宽、深均 5 米的内市沟及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 置了 3 道防卫阵地,共有大小碉堡 6000 多个攻击这样的城市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攻城部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举行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在突破外市沟防线后,11 月 9 日晚,晋察冀野战军和 4000 余民工合作,一夜之间,就挖出了深 1.7 米、宽 1.2 米、长 4000 多米的蛇形交通壕工兵营甚至用抛砖测距的方法,把交通壕一点点挖到了距内市沟十几米处以至于当时驻守在这一带的敌 32 师某团团长被俘后说,"天亮后,一看到那弯弯曲曲直通市沟的交通壕,我就知道石门已经完了'战斗中,解放军仅用 6 分钟就突破内市沟防线,告成开启了解放石门的通路 1948 年 10 月,东北野战军发起锦州战役经过四平攻坚战的失利后,东北野战军对城市攻坚作战特别重视,打锦州前,号称"旋风纵队'的东野三纵,仅用 4 个小时就攻克国民党军坚忍设防的军事重镇义县,这一告成的攻坚战例,让林彪敏锐看到土工作业的巨大优势,听取完义县作战的报告后,林彪立刻口述八条指示下达成攻锦各纵队各师,要求每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挖交通壕,每师开挖5 条或 3 条,每条壕宽、深各 1.5 米,严令各部队务必坚决执行,并报告落实处境。
用林彪的话说:通过执行掘壕战法,使部队在思想上作风上打下坚忍根基,"那么今后作战就增加了重大的必胜因素';只要部队肯挖交通壕,不管敌人火力如何猛烈,工事如何坚忍,"都将使其大大流失作用'因此,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 2 万多米步卒的交通壕 1 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 60 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交通壕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余米远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裁减了伤亡难怪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回忆说:"解放军攻城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昼夜不停地构筑蜘蛛网式的交通沟接近我守军阵地,用炸药来爆炸守军坚忍据点的重机枪堡垒阵地我们曾想实施反攻,但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看法,只有冒死打炮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由此可见,当时解放军的土工作业已成为裁减伤亡、制敌火力优势的有效手段此后,解放军在对济南、天津的数次攻坚作战中,均举行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让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事形同虚设 3. 撕开城防 城市攻坚作战,最关键的是如何撕开城防解放战役中,解放军集中兵力实 施攻击的城市,大都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除了国民党多年经营的碉堡群、雷场和障碍物外,古城墙也成为防卫的重要支撑,而且古城墙往往是城高墙厚,一般火力奈何不得。
战史资料显示:让彭大将军两次无功而返的榆林,是"城垣为砖石布局,尚称坚实',而对临汾记载那么是城墙高 14 米,基部宽 30米,顶部宽 10 米,周长 10 千米,其余大城市自不必说尽管解放军一贯认为人是抉择战役输赢的关键因素,并且分外强调主观能动性和战斗精神,但是主观能动性对武器装备的弥补终究有限所以在城市攻坚作战中,还是"技术抉择战术'按照这一思路,在炮兵气力严重缺乏的处境下,解放军首先想到的是组织连续爆破而对高大建筑实施爆破十足是一项技术活,解放军传统步卒的爆破技术是针对碉堡和火力点训练的,因此解放军同样体验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947 年 8 月,西北野战军首战榆林11 日晚,部队组织对榆林城墙的爆破,但由于爆破阅历缺乏和打定不充分,第 1、第 2 纵队的 6 个爆破口均未炸开,前来增援的独立第 2 旅也因爆破量不够,没有告成11 月 8 日,西北野战军二战榆林,新 4 旅再次因测量不准,坑道挖到城墙外三四米就实施爆破,结果城墙完好无损,等于放了个空炮在同时举行的石门战役中,同样由于我军的定向爆破技术较差,爆炸后产生的近 2 尺多深的浮土,反而一下子把尖刀连陷在了沟里 随着城市攻坚作战的日渐频繁,解放军大规模爆破技术趋于成熟,土工作业与连续爆破相结合,使得解放军能够安好地实施大当量的爆破。
1948 年 3 月,在由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中,解放军的 2 条 110 米长的坑道通过外壕一向挖到城墙底下,一条放置 6200 公斤黑色炸药,另一条放置 3000 公斤黄色炸药5 月17 日 19 时 30 分,伴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高耸的城墙被撕开 2 处 40 多米宽的缺口,让临汾自建城以来未被攻破的神话成为历史 留心研究战史不难察觉,解放军大规模的爆破技术并没有成为日后突破城防的主要战法,这是由于这种方法耗时吃力,以土工作业和大规模爆破著称的临汾战役整整用了 72 天随着解放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提升,大量炮兵参与了战斗序列,突破城防就不再成为制约解放军的"瓶颈'在利用火炮突破城防的方法上,颇具大兵团作战"天赋'的东北野战军可圈可点东北野战军与当时其他部队相比,在武器装备上具有相对优势,使得他们敢于集中优势炮兵,实施长时间、大密度的火力打定,尽管其强度与日后的美军相去甚远,但在思路上十足和抗美援 朝战役时期美军所谓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有一拼 1948 年 3 月 5 日,怀着一雪"四平之耻'心愿的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