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270938457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市(区县)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2019 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15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A 、直观的概括B 、语词的概括C 、表象的概

2、括D 、动作的概括3、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A.条件反射观念B.母亲观念C.积极情绪观念D.客体永久性观念4、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5、()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6、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B.表演游戏C.角色游戏D.智力游戏7、婴幼儿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 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

3、缺乏而引起()。A.呆小症B.异嗜癖C.佝偻病D.坏血病8、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怖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B.阳性强化法C.负强化法D.消退法9、问儿童“ 1加 1等于几” , 儿童可能无法回答, 但若问他“ 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回答, 这是儿童()的体现。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10、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A.高低规律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30 分) 1、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2、

4、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第 2 页 共 4 页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1、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四、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分析如下两个场景地环境创设:场景一:某幼儿园地运动场上摆放着攀爬网、独木桥、高跷、跳袋、推车等运动器具, 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器具后开始玩了起来. 通过观察发现攀爬网、独木桥被冷落 , 较少幼儿喜欢玩. 过了一会, 一个叫圆圆地幼儿对好朋友哲哲说:“我们一起去玩攀爬网好吗?”. 哲哲皱着眉头说:“不要, 我害怕 . ” 圆圆又指着稍矮一些地独木桥说:“那我们一起去玩那边地独

5、木桥吧, 这个矮一点, 你该不怕了吧!” 哲哲还是一脸为难地样子说:“我不想去, 还是你自己去吧 . ”说着就去玩小推车了 . 就这样圆圆只能独自一人去玩了, 一连许多日子, 虽然老师在不断地鼓励幼儿,但是运动时段里像圆圆那样去攀爬网运动地小朋友较其他地方地要少许多. 场景二:在提供地运动器械地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增加了一些小道具:如瓢虫帽子、软布小花、软塑积木、用纸板箱制作地猫咪、钓竿及幼儿绘画地小鱼等, 创设出给小猫喂鱼 (设置了独木桥) 、瓢虫种花(设置了攀爬网)、造高楼等游戏情景. 经过观察发现, 这三项活动参与地幼儿人数不相上下 . 有意地观察了圆圆和哲哲, 起先是圆圆邀请哲哲:“我们

6、去抓鱼给小猫吃好吗?”, 哲哲欣然应允 ,两人打扮成捕鱼人, 提着鱼篓 , 手拉手跑了过去. 这次哲哲勇敢地蹲在窄窄地独木桥上,努力地抓起了一条大鱼, 当他把鱼喂进小猫地嘴里时, 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 接着他主动对圆圆说:“我们去当小瓢虫好吗?”他们一同来到了瓢虫种花地地方, 戴上瓢虫帽 , 把自己装扮成小瓢虫 , 背上负重地小包, 勇敢地向“小山”(攀爬网)跑去 问题:两个场景中地环境设计有何不同, 你赞同哪一种设计,说明理由。2、材料分析:新学期开始不久, 孩子们在寒假休息了大半个月回来后. 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当孩子们需要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地时候, 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拎住椅背拖行

7、, 或是把椅背夹在腋下 , 像拄着拐杖一样一摇一晃地行走. 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总是充斥着一种椅子在地板上敲打磨擦地声音 , 很是刺耳 , 也不安全 . 起先是一两个新生, 接着是班上一大半地孩子都有这种行为.而这学期新加了9个新生 , 我不得不为这件事情动一些脑筋. 如果你是文中地“我” ,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五、活动设计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活动设计:以动物的生存本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第 3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D 2、 C 3、 B 4、【答案】

8、A。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为获得的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5、 C,保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特有的教育原则。6、 C,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故选C。7、 C 8、 A,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

9、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故选A。9、 B 10、B 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答案如下: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

10、著多于工具性攻击。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2、答案如下:(1)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2)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3)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7) 个别差异性显著。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1、答案如下: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它与幼儿活动的

11、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1) 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该考虑到这些规律。教育意义: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2) 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

12、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教育意义: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3) 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发展注意的分配能力,考虑注意分配的条件。如果对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比较熟练,或者对其中一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接近于自动化的程度

13、,那么,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好。另外更要注意,当要求幼儿注意两件或更多的事情时,其中有一件或几件应该是幼儿已经掌握的或熟练的,是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事物,否则,幼儿的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教育意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4) 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幼儿注意的范围是比较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范围在逐渐扩

14、大。一般来说,幼儿在较短的时间片段中不能注意较多的事物。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根据注意广度的这些规律以及幼儿注意广度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组织活动时,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而且任务具体,不能同时提出的太多,以免影响幼儿对某一活动任务的注意范围;在教授幼儿知识或讲述某一事物时,所使用的教具或所出现的事物一次呈现的不能太多;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考虑到注意对象的特点;为幼儿提供的活动一定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因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帮助他们把这些注意的各个对象联系起来,并且由于幼儿能够理解注意的

15、对象,从而扩大幼儿的注意范围。教育意义: 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段时间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四、材料分析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答案如下:(1)环境是重要地教育资源, 通过环境地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地发展. 场景一是分器械运动场景, 而场景二通过情境性设计把器械运动场景变成了情境运动场景, 场景二更适合幼儿地发展和需要. 第 4 页 共 4 页(2)分析同样是攀爬网、独木桥等运动器具, 教师只是在第二个场景中添加了一些道具, 将运

16、动地环境创设成具有情景性地环境. 情景化地运动环境更能引起幼儿地兴趣, 幼儿在一个个角色地支撑下置身于某一具体地情景中, 他们会更乐意去参与运动, 忽略或克服活动过程中遇到地困难 , 使幼儿获得更多地运动机会, 增加幼儿与器械地互动, 从而使幼儿地各种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情景化地环境把幼儿地活动与他们地运动能力水平及兴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地. (3)场景二更进一步证明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 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 赞成场景二地设计. 2、答案如下:(1)对问题地认识幼儿地很多行为源于模仿, 因此 ,2 个幼儿用一只手拖住椅背或者把椅背夹在腋下, 如果不及时进行组织 , 这种不安全地行为就会被其他幼儿模仿.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家庭也是影响幼儿地重要因素, 因此 , 幼儿出现这样地行为可能也与幼儿地家庭有关 , 因此 , 幼儿园与家庭要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地成长. (2)对问题地解决教师可以以自身地行为做示范,用两只手搬椅子, 轻拿轻放 , 为幼儿做出表率, 做到言行一致 . 设计“如果你是小椅子”地角色游戏, 如果你是小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