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0923346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关于XX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思考 XX市XX县区委农工部 XX县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陇海兰新经济带腹地,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线两带”建设核心层,是XX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国土面积12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7万公顷,总人口91.09万,其中农业人口55.71万。全区现辖16个建制镇、6个办事处,495个行政村。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规划为纲、基础先行、多元投入、综合开发”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一是成立了区城投公司,专门从事15个镇的开发建设工作,按照全区规划、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和步

2、骤推进城镇化工作。在下吉镇以红提葡萄产业开发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塬区以扶贫搬开发为主的阳郭镇已经进入建设阶段;以休闲旅游为主的桥南镇和以商贸、居住为主的故市、交斜、官路等镇也进入规划阶段。二是成立了专门的农民进城工作领导机构,对进城农民实行“一放宽、三不变、一选择、同待遇”(即放宽落户条件,各村行政隶属关系和集体组织形式不变、现有宅基地和承包地权属不变、继续享受惠农政策不变,自由选择享受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城乡低保等待遇,进城落户后就按城镇居民对待,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所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加快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速度,实施住房工程,吸引农

3、民进城;对城中村农民实行“三不变、全转换、一过渡”(即维持未征用城中村土地经营权不变、集体财产分配方式不变、5年内继续享受惠农政策不变,农民整体转为市民,村委会逐步过渡为社区居委会。)的办法,我们继去年向阳办、人民办、杜桥办、站南办、双王办26个城中村的5.05万农村居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之后,今年又将向阳办、双王办19个城中村的1.5万名农村居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与此同时,还采用实施高中进城工程,拉动农民进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促进农民进城;实施服务业发展工程,鼓励农民进城;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服务农民进城。三是强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作,加快老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成立专业班子和机

4、构为全区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拓展广阔空间。四是按照移民搬迁与小城建建设相结合的思路,统筹秦岭北麓地区移民搬迁与南塬各镇集镇建设,坚持群众自愿,通过宣传引导、先建后迁、项目帮扶等措施,让南塬贫困群众接受小区居住。今年上半年占地100亩的阳郭镇安置点已经开工建设,同时还谋划启动实施桥南安置点建设,以确保在明年年底前使2070户贫困户入住小区。五是 -2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依托点。由于小城镇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因而农村的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其三,小城镇是农民兼职的重要场所。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拓展广阔空间,而且能让农民实现本地务工,成为“忙

5、时务农、闲时务工”的兼职农民,进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恋土情结等问题。其四,小城镇是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农民迁居转移的首要选择。在大城市容纳有限、农民进入大城市面临巨大生存发展挑战的现实情况下,到地理位置邻近农村、生活水平不高于农村、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村的小城镇定居,是多数农民的现实选择。因此,全区要以15个镇开发为重点,先搞好规划,突出重点,从距XX县区较远的镇开始抓点示范,逐步推进。 2、把充分就业作为城乡统筹的第一要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业可撑家”,“无事则生非”。就业状况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充分就业,个人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实现价值,社会才能

6、和谐安宁、平稳发展、不断进步。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结合起来;注重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 二、三产业,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4末全区总人数已达到11.9万人,这个年龄区域的人口大致占到全区人口的12%左右,最大年龄已达十七岁,再过几年,他们逐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从形式上他们没有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从本质上他们也没有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愿望,他们中大部分人将从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必将从事 二、三产业的劳动,因此作为政府要经营好城市,建设好集镇,就要高度重视这个层次人口的教育培训、就业问题,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让进城入镇居住作为新一代农民的第一选择。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