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092332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典型材料 随着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逐步深入,连片扶贫开发日渐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在项目实施与管理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xx区、xx县、xx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连片产业扶贫开发为平台,以企业参与产业开发为抓手,改进传统扶贫方式,着力机制创新,在瞄准扶贫对象、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构建统分结合生产关系利益格局、强化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走出一条项目投入资本化、项目实施现代化、项目收益群众化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扶贫开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机制强服务 实惠农户千万家 xx区以“县为单位、整合资

2、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扶贫资金建成的项目区灌溉管网、钢架大棚为资本,成立“广安绿色时代农业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将产业设施承租给业主,获取的租金收益,分别用于园区农户、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盘活项目资产,持续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项目管理公司化、项目投入资本化、项目收益群众化”,最大限度实现了涉农项目特别是扶贫项目资金让农户受益的初衷。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公司建立了经营和监督两套班子,构建起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财政局、农业局、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乡镇责任人为成员的董事会,下设办公室、财务部、计划策划部、工程管理部

3、、营销部等办事部门。成立了以人大分管领导为监事长、审计局负责人为副监事长,财政局、监察局相关责任人员为成员的监事会,全程监督、审计公司经营。 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经营。公司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以粮食作物种植最高收入为标准(650-700斤稻谷/年)作价,集中承租土地5000余亩进行统一整理,选定适当适量区域建设新型社区供涉及农户集中居住,剩余区域按照规划建成绿色蔬菜区、水产养殖区、葡萄与花卉种植区等,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作为固定资产,聘请省级专业评估机构逐一进行评估并注册,然后以招投标的方式租赁给经营户使用。经测算和初步实践,在确保经营户赚取可观利润前提下,公司收益可达1360元/亩

4、,为传统种植业收益的倍。若当地农户参与招租,公司以租金的10和20为标准,分别补助给中标农户和贫困户,鼓励群众自我发展。 创新多元化服务体系。公司充分发挥其联系经营者、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协调建立多个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引进贮藏、销售、加工企业,完善“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强化信息共享,有效配置了社会与地区两套资源,提高了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充分发挥民间能人和种养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劳务培训学校,采取到大户、业主种养基地打工学技术和邀请农业专家集中现场示范等方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广大群众根据自身特点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快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租金收益分配制度。一是收入的60以人数为标准分配给全体群众,给予贫困户适当倾斜。二是20用于基础设施日常维修和再发展,保证产业设施功能持续发挥。三是20作为公司业务经费,保证业务正常持续开展。 xx县连片扶贫开发简介 xx县在实施20xx年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试点项目中,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帮扶、项目带动、群众主体、业主引领、产业扶贫”方式,通过政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优选业主,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产业建设。 产业园区由鹤桥村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菊苣科技示范园、原生态鹅种

6、鹅基地和新长村的现代农业创业庄园以及华莲村的公益性农业示范园构成。 核心园区由政府、项目区农民和业主共同建设。农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建设设施农业形成的资产入股园区,零风险投入。 明确实施主体。成立相关涉农部门组成的县连片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其代表县人民政府实施项目。 广泛宣传发动,激励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利用广播、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介绍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宣传产业发展前景,激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勤劳致富,产业扶贫。 成立项目区专业合作社。由宝梵镇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由项目区6个村农户自愿申请加入的项目区蔬菜和原生态鹅产业专业合作社。 实行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用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制定园区

7、发展规划,用项目招商。由发改、财政、纪委、农业、畜牧、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和农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通过竞争入围方式公开选择自身能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受市场欢迎,能提出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系新机制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业主。 实行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自建。核心园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由县连片扶贫办利用项目整合资金组织实施,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监管。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由业主和项目区社员共同管护使用。 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建设由政府和业主共建。省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部分由政府建设,产权归政府,园区建成后,产权移交项目区宝梵镇政府。镇政府再将设施农业建设形成的资产划拨至项目区

8、农户组成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将这部分资产自主经营或租赁给业主经营。产业合作社的租金等收入由合作社社员共享。业主投入部分由业主自建,产权归业主。 园区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运行计算股本到户。业主与专业合作社的每户入社农户均参股并成为股东。合作社负责计算项目股本金到户、负责项目监管、收益分配核算等事宜。也可由业主租赁政府划拨至合作社的设施独立运作,合作社收取租金。 实行项目资金补助向重点贫困户倾斜。将项目补助资金的大部分平均计算分配到社员,将其中的小部分作为向重点贫困户的倾斜,累计计算分配到重点贫困户。 农户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每年获得租金; 农户到园区打工获得工资; 农户股本金分红; 产业业主带领农户发展产业、开拓市场、打响品牌后,为农户种养殖业带来收入。 社会效益。预计园区实现产值万元,纯收益605万元; 可带动创业农户553户以上; 带动外围基地发展蔬菜4000亩,实现产值3886万元,纯收益1823万元。就地解决就业岗位400人以上,获得打工工资收入454万元;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可增加纯收入1199元以上。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