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270916060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标本兼治构筑屏障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

2、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2、对食品的要求,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

3、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 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3、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

4、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

5、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

6、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如今老百姓不仅要求“吃得饱”,更要求“吃得好、吃得放心”。因此,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根基,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多管齐下,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约束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消费者奉献安全放心的食品。 进一步理顺体制,解决“多龙治水”、职责不清的问题。现在对食品质量安全是分段管理,涉及农业、畜牧、商务、工

7、商、食药、质监等部门,看似是职责很明、任务很清,实际上还有很多漏洞,如对豆芽、馒头等的监管问题,让这些监管部门来管谁也说不归自己管。之所以出问题,职责不清是其中原因之一,实际上也不好界定清楚。 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实行一个部门监管。这样担子一人挑,避免了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一是从上到下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对辖区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对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职责就是从地里收取(养殖)后到生产再到餐桌统统由该部门监督管理。二是设 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即将现在农业、质监、药监等部门的食品检测机构实行资源整合,成立由政府委托第三方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并配备专家型的人才和高科技检测设备,

8、所有检测费用由同级财政拨付。同时,这一检测机构根据当地城乡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布局。要通过立法规定,凡没有检测机构检测的食品质量合格证明一律不准进行交易。 进一步完善法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犯罪予以重典惩治。刑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对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犯罪惩处力度虽然逐渐在加大,但通过实践来看,还是存在“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必须痛下决心从法律上予以严惩。 完善法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由后果罪改为行为罪。即凡是生产不符合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就为犯罪,这样对从事食品的人来讲时刻在提醒自己从事的是高风险行业,稍不谨慎就要犯罪。二是处罚要重。量刑的幅度要高于从事其他行业的犯罪,在经济处罚上要达

9、到倾家荡产的目的,并规定凡是有意制假售假者的主谋或帮凶,终生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行业。三是对说情者设立专门处罚条款,使说情者不敢说;对监管失职渎职者加大处罚力度,使监管者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责不敢懈怠。四是建立职业“打假人”制度,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从严审批,提高准入门槛。国家应对从事食品加工的行业,重新修订准入门槛,如法人品德情况(特别是诚信情况)、检测技术情况、注册资金情况、厂房面积和周围环境情况等等,要提高门槛,使一般人无 法从事这一行业。通过严进宽出,逐渐淘汰一批,努力发展壮大一批,从而使食品加工行业走向健康的轨道。 企业必须担当起社会责任,切实履行好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质量

10、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质量好与坏根子在企业,主体在企业。因而,食品企业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讲责任,讲诚信,讲良心,以对当代人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来从事食品行业,来抓食品质量。要借鉴国际上比较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从原料进厂到生产控制,从产品检测到产品销售等建立一套完备的工艺流程和制度、实行无缝隙自我管理,保证生产出健康放心的食品。 政策扶持,鼓励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和规模发展。现在的食品行业点多、面广,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论是从当前管理的角度看,还是从长远的发展看,实行规范和规模发展是一条有利途径。 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食品行业的发展,如通过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较

11、大规模的食品生产,鼓励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实行标准化种植(养殖),逐渐改变一家一户的种植(养殖)(如有的大型酒店就建立了自己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就传统食品来讲,也要通过政策引导,适度发展规模生产和经营,如豆芽、豆腐、馒头、油条等有特色的食品等,逐渐解决分散生产和经营的状况。同时,对食品要体现出优质高价,解决现在“只买贱的,不买贵的”的问题。 加大监督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一是新闻部门积极监督。近几年揭露的食品造假事件,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闻部门要利 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对制假售假者要客观如实地第一时间向社会曝光,使广大消费者早防范、早维权。同时,还要多宣传一些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

12、知识,使人民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二是建立举报制度。各级要设立举报奖励基金,以鼓励那些敢于举报的人。同时,还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使举报人乐于举报,敢于举报。三是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来监督食品质量安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积极为食品质量安全献计献策,要定期、不定期地多到企业调查研究,多了解和掌握情况,多提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发展。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