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270894235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才学院健康评估教案05心电图检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教案教案教师教师学年学年第第 4 学期学期时间时间节次节次课程名称健康评估授课专业及层次普通本科授课内容第五章 心电图学时数教学目的1.熟悉常规心电图导联联接方式、导联轴;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2.了解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电向量概念3.掌握心电图测量方法:电压、时间的测量,心率的计算;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4.掌握: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5.熟悉:缓慢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的描记要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6.了解: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心电图的临床应用重点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难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快速心

2、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自学内容无使用教具相关学科知识教 学 法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总结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希望加强练习;总结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希望加强练习;第五章第五章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第一节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基本知识一. 心电图产生原理窦房结形成起搏后, 迅速将冲动通过传导系统传至心脏各部形成心肌整体的电活动,然后心肌形成机械性收缩。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 将此体表电位的变化记录下来, 形成一条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 结间束 (分为前、 中、 后结间束) 、 房间束 (起自前

3、结间束, 称 Bachmann束) 、房室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1、P 波:反映心房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2、P-R 间期: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房室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限;(实为 P-Q 间期,传统称为 P-R 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 2 -束支的电活动;P 波与 P-R 段合计为 P-R 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3、QRS 波群: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4、T 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5、S-T 段:从 QRS 波

4、群终点到达 T 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6、Q-T 间期: 从 QRS 波群终点到达 T 波终点间的时限;Q-T 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7、U 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三.心电图导联体系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 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 12 导联体系(一)肢体导联1、标准导联、。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肢体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R) 、左臂(L) 、左腿(F) ,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 E

5、inthoven 三角。(二)心前区导联(二)心前区导联(胸导联胸导联)包括 V1V6 导联。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于胸壁固定的部位,另将肢体导联 3个电极各串一 5 千欧电阻,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或称中心电端。如此连接可使该处电位接近零电位且较稳定,故设为导联的负极。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为:V1 位于胸骨右缘第 4 肋间;V2 位于胸骨左缘第 4 肋间;V3 位于 V2 与 V4 两点连线的中点;V4 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 位于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V6 位于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三)导联轴(三)导联轴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

6、为导联轴。为便于表明6 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 将、 、 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 使之与 aVR、aVL、aVF 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 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每个导联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 30。对此测定心脏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四四.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的测量(一)心电图记录纸(一)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记录在一种布满间距为 1mm 的横线和纵线的特殊条状光电敏感纸上的。在走纸速度为 25mm/s,定准电压为 1mv 时,横线上每小格代表 0.04s,纵线上每小格代表 0.1mv。-

7、3 -(二)振幅的测量(二)振幅的测量P 波起始前的水平线是测量 P 波振幅的参考水平线QRS 起始部是测量 QRS 波群,ST 段,T 波和 U 波振幅统一采用的参考水平线(三)时间的测量(三)时间的测量测量各波的时间:从该波起始部的内缘至波型终末部分的内缘。(四)心率的测量(四)心率的测量常用两种方法:常用两种方法:1.测量 15 厘米(30 大格)长心电图内 P 波或 QRS 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 102.测量 P-P 或 R-R 间期: 测量 5 个或 5 个以上 P-P 或 R-R 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 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五)心电轴的测量(五)心电轴的测量心电轴

8、一般指平均心电轴一般指平均 QRS 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综合向量的综合,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综合向量的综合,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内的平均电动势方向和强度。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内的平均电动势方向和强度。1.目测法根据导联、 导联 QRS 波群主波方向可快速地初步判断心电轴是否正常。2.查表法查表法:测出 I 导和 III 导联 QRS 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2.查表法查表法:测出 I 导和 III 导联 QRS 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六)钟向转位(六)钟向转位指心脏沿其长轴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型出现的

9、位置来半段五五.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一)(一)P P 波波1.1.时限:时限:0.12 秒2.2.振幅:振幅:0.25mV(肢导联)0.2mV(胸导联)3.3.方向:窦性心律方向:窦性心律、aVF 、V4-V6 导联 直立aVR 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二)(二)P PR R 间期间期1.PR 正常值 0.120.20 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2.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 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三)(三)QRSQRS 波群波群1.1.时限:时限: 0.06 0.10 秒,0.11 秒2.2.波形: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

10、无 Q(q)波I I、IIII、aVFaVF、V4V4 V6V6 导联主波导联主波: :向上向上avRavR、V1-V2V1-V2 导联主波:向下导联主波:向下- 4 -V1V1、V2V2 导联不应有导联不应有 Q(q)Q(q)波,波,( (可呈可呈 QS)QS)V1V1 至至 V6V6 :R R 波逐渐变大,波逐渐变大,S S 波逐渐变小,波逐渐变小,R/SR/S 由小变大由小变大Q Q 波小于波小于 0.040.04 秒,振幅不超过同导联秒,振幅不超过同导联 R R 波的波的 1/41/43.3.振幅振幅: 6 6 个肢体导联个肢体导联的的 QRQRS S 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波群振幅一般

11、不应都小于于 0.5mv,0.5mv,6 6 个胸导联个胸导联的的 QRQRS 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 0.8mv.0.8mv.(四)(四)STST 段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过程。STST 段段是指是指 J J 点与点与 T T 波起点之间的一段波起点之间的一段。 STST 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并逐渐过渡为 T T 波。波。在任何导联中,在任何导联中,STST 段下移不应超过段下移不应超过 0.05mV0.05mV。(五)(五)T T 波波1.1.形态: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2.2.方向:一般与方向:一般与 QR

12、SQRS 主波方向一致主波方向一致I、II、V4-V6 导联直立, aVR 倒置,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3.3.振幅:振幅:在以 R 波为主的导联中,T 波高度不应低于同一导联 R 波的十分之一(六)(六)Q-TQ-T 间期间期QRS 波群开始至 T 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一般为 0.320.44s,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增快,Q-T 间期缩短,反之,延长。(七)(七)u u 波波心室的后继电位方向:大体与心室的后继电位方向:大体与 T T 波一致正常人可无波一致正常人可无 U U 波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小结重

13、点内容,并要求学生掌握1. 总结正常心电图中 P 波及 QRS 波,T 波特点2. 预习心电图的描记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概念:概念: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病因:病因:器质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分类分类1.1.激动起源异常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2)异位心律异常(期前收缩,房颤)2.2.激动传导异常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障碍:房室传导阻滞(2)异常传导途径(一)窦性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1.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5 -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P 波的方向:P直立, PaVR 倒置PR 间期:

14、0.12-0.20 秒频率:频率:100100 次次/ /分,但很少分,但很少150150 次次/ /分分2.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P 波的方向:P直立, PaVR 倒置PR 间期:0.12-0.20 秒频率:频率:6060 次次/ /分,但很少分,但很少4040 次次/ /分分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等3.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P 波的方向:P直立, PaVR 倒置PR 间期:0.12-0.20 秒P-PP-P 间期差异:间期差异:0.12s0.12s 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4.4.窦性静止或窦性停博窦性静止或窦性停博

15、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 :规律中的 P-P 间距中突然出现 P 波脱落,形成长 P-P 间距,且长 P-P 间距与正常 P-P 间距不成倍数关系5.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 :(1)在窦性心律时呈持续的、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一般低于 50 次/分。常伴有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在此基础上,常有逸搏、逸搏心律出现。(2)当出现异位心律时,常常是心房颤动,少数是心房扑动。未经治疗时,心率常较快速。如恢复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3)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二)快速性心律失常(二)快速性心律失常1.1.期前收缩(早搏)期前收缩(早搏

16、)定义:定义: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在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其位在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其位置置之前,提前发出的激动。之前,提前发出的激动。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1 1)基本节律)基本节律, (2 2)提前搏动)提前搏动 , (3 3)代偿间歇)代偿间歇(1 1)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器质性心脏病功能性 可发生于正常人,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2 2)表现)表现偶发期前收缩: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脏停跳感;频发期前收缩(超过 5 次/分) :心悸心前区不适和乏力(危险)心脏听诊: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同时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3 3)心电图表现)心电图表现1 1)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心电图表现为: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 P P(P P)波,)波,QRSQRS 波不变形,波不变形,- 6 -P P-R-R0.12s0.12s;代偿间歇常不完全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早搏前后两个窦性早搏前后两个窦性 P P 波之间的间隔不等于正常波之间的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