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古诗小学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70891865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的古诗小学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景的古诗小学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景的古诗小学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的古诗小学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写景的古诗: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赏析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终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开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珍贵的劳动的美,制造力的美。“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欣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颜色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眺望山顶

2、,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肯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留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说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最终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仆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制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颜色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依据传统的方法前去放火烧荒,预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预备做饭。在这里,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获了山民男女

3、形象的特征,具有深厚的地方颜色。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纳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方法,把语言锤打得非常凝炼。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如同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唱、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非常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制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开心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究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