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7089183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1、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一种内部刺激,与内稳态及需求有密切关系。正确2、内驱力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产生的紧张状态,也是心理上的。正确3、内驱力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正确4、需求是内驱力的基础,需求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需求一定会成为行为的动机,以驱使机体行动。错误5、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正确6、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存在于机体

2、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内驱力,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正确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正确8、内源性动机是内部需求产生的驱动力的驱使下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指人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行为带来的成就感,它不需求外在条件的参与。正确9、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

3、、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力会减弱。正确10、一般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掌握某一特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依照法律或合同、协议享有特定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获得相应权利和相应利益的人。错误11、专业技术人员的内生动力是专业技术人员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主观的意向,以及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正确1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4、,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这里,内生动力就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正确13职业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最主要的实践形式,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也是个人全部才能自由发展的创造性表现。正确14、专业技术人员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15、认同感是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错误16、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生动力,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是单一的,这既与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也与组织的文化背景、创新者的素质相关。错误提交17研究发现:一个

5、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期能力的发挥会达到8090。 正确18、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正确19、制度激励是社会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根本性激励机制,它是管理激励的基础或前提。正确20、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非生产力的独立要素。正确21、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正确22、作和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工作是“某人为雇主(或自雇)而被动(或主动)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的总和”,职业是“

6、主要任务和职责高度相似的工作的总和”。正确23、职业道德观所决定的职业态度总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受到评价的,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升错误24、学习有两种根本方法,一是向书本学,二是向实践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两种方法。正确25、学习的本质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的、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人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正确26、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不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是个人根据社会需要自定的。错误27、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应有价值都实现不了,怎么能去奉献社会,对社会负责任呢?

7、所以说,一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就是在实现他的社会价值。正确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人才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深刻揭示出集聚人才的基本规律。正确29、搭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发展的平台,就是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正确30、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就要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让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政府主导的创业生态系统。错误31、专业技术人员的权益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的社会人和自然人所应享受的人身、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权益。错误32、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要认真贯彻落

8、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建立规范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形成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正确33、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外在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错误34、在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去谈公司危机,任正非的目的就在于继续让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的驱动状态”,不能让愉快的满足感这种情绪在公司内部蔓延。否则,整个公司就会出现一种成功后的惰性,公司这个大团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减弱。正确35、激励从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奖励和惩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值得注意的是,激励的前提假设是把员工看作是“经济人”还是假定为“社会人”

9、,由于前提假设的不同,就会产生激励方式和手段的差异。正确36、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重视人才团队激励的作用,加强先进的组织文化建设。正确37、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是经过精心培养逐步形成并为团队成员所认同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 蕴含着对团队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折射出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团队成员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正确38、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并区别于

10、其他组织。正确39、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列出一个公式:IWe=FullI.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现代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 但每个组织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正确40、专业技术人员既有生存的需求,又有发展的需求,因此,要给予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晋升机会错误41、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指承担职务(职位)的资格与能力。正确42、个体特征分为知识和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需要这几个层次。正确4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用金本位替代“官本位”,实行岗

11、位分类分层管理。注重人才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倡导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错误44、可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同一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务等级、职能等级的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正确45、组织恰当地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组织更好的监督其工作积极性。错误46知识经济的社会,世界日益扁平化与日趋功利化。错误47、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也日益突出,这就需求人才队伍凭兴趣爱好去学习。错误48、升职从自身价值的升值开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提升的机会。正确49、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错误50、从一项美国国家研究会的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劳动技能仅仅在短短3到5年内就会因赶不上时代发展而变得无用。而在以前,这种技能的折旧期限是长达7-14年。正确河北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答案年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试题及答案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与职业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