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古诗小学南邻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70891723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的古诗小学南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景的古诗小学南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景的古诗小学南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的古诗小学南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写景的古诗:南邻惯看来宾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背景第一联描写朱山人的隐者形象及他的家境。其次联通过客人来访儿童高兴、鸟雀不惊,表现朱山人的好客,句中洋溢着安静、和谐的气氛。第五、六、七句写朱山人家四周的清幽风光,衬出了他的高雅品行。最终一句写辞别,虽然没有描叙主客团聚的状况,但已呈现了两人间的情意。诗表达了艳羡、仰慕朱山人家境、品行的情怀。赏析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或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呈现出来

2、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赐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仆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有。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开心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意于这种朴实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很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由于平常并没有人去惊扰、损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安静!三、四两句是详细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仆人耿介而不孤僻,恳切而又热忱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推动,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殊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93;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仆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从“惯看来宾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仆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